新课标2012《红对勾》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与练配套练习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标2012《红对勾》高考总复习讲与练配套练习
单元综合测试1.doc
单元综合测试10.doc
单元综合测试11.doc
单元综合测试12.doc
单元综合测试13.doc
单元综合测试14.doc
单元综合测试15.doc
单元综合测试16.doc
单元综合测试2.doc
单元综合测试3.doc
单元综合测试4.doc
单元综合测试5.doc
单元综合测试6.doc
单元综合测试7.doc
单元综合测试8.doc
单元综合测试9.doc
课时作业1.doc
课时作业10.doc
课时作业11.doc
课时作业12.doc
课时作业13.doc
课时作业14.doc
课时作业15.doc
课时作业16.doc
课时作业17.doc
课时作业18.doc
课时作业19.doc
课时作业2.doc
课时作业20.doc
课时作业21.doc
课时作业22.doc
课时作业23.doc
课时作业24.doc
课时作业25.doc
课时作业26.doc
课时作业27.doc
课时作业28.doc
课时作业29.doc
课时作业3.doc
课时作业30.doc
课时作业31.doc
课时作业32.doc
课时作业33.doc
课时作业34.doc
课时作业35.doc
课时作业36.doc
课时作业37.doc
课时作业38.doc
课时作业39.doc
课时作业4.doc
课时作业40.doc
课时作业41.doc
课时作业42.doc
课时作业43.doc
课时作业44.doc
课时作业45.doc
课时作业46.doc
课时作业5.doc
课时作业6.doc
课时作业7.doc
课时作业8.doc
课时作业9.doc
单元综合测试一(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
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煤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但相对传送带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变小,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图1
2.如图1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1可知 ( )
A.3 s末物体回到t=0时的位置
B.3 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
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
解析:物体向南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是负方向(向南),所以加速度a是正方向(向北),0~6 s图象为一条直线,斜率不变,所以D正确.
答案:D
图2
3.(2011•兰州模拟)如图2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时间由t1到t2的过程中( )
A.加速度增大
B.加速度不断减小
C.平均速度v=v1+v22
D.平均速度v>v1+v22
解析: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假设从t1到t2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v1+v22,而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始终小于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因而平均速度也将小于v1+v22,综上选B.
答案:B
图3
4.平直马路上有同方向前后行驶的电车和汽车,t=0时,两车相距为零,它们的v-t图象如图3所示,t=5 s时,电车忽然停下来,汽车也立即减速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 )
A.汽车会碰上电车
B.汽车不会碰上电车,汽车停止后两车还相距2.5 m
C.汽车不会碰上电车,汽车停止后两车还相距15 m
D.两车是否相碰,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解析:汽车与电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由面积代表位移大小:x汽=(5×5+12×5×5) m=37.5 m.x电=5×8 m=40 m.
且汽车初速度为5 m/s,t=5 s后做匀减速运动.而电车做速度为8 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汽车始终在电车的后面.由Δx=x电-x汽=2.5 m.可知答案B正确.
答案:B
5.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这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位移是( )
A.1.2 m B.3.6 m C.6.0 m D.10.8 m
解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由此知选项C正确.
答案:C
6.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单元综合测试五(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解析:阻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所以A正确.加速下降合外力向下,而减速下降合外力向上,所以B错误.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则C错误.时间相等,但物体下落距离不同,重力做功不等,所以D错误.
答案:A
图1
2.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而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①物体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mgh
②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③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12mv02+mgh
④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12mv0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3.一物块由静止开始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
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解析:由能量关系得:Wf=ΔEp-ΔEk
ΔEp=WG
故WG=Wf+ΔEk.
在此类题中, 要务必搞清每一种力做功伴随着什么样的能量转化,然后运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
答案:D
4.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
A.Δv=0 B.Δv=12 m/s
C.W=0 D.W=10.8 J
解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也是矢量,反弹后小球的速度与碰前速度等值反向,则速度变化量为Δv=-v-v=-2v(设碰前速度方向为正),其大小为2v=12 m/s,故B正确.反弹前、后小球的动能没有变化,即ΔEk=0.根据动能定理:物体受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ΔEk=0,则C正确.
答案:BC
图2
5.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解析:由图知第1秒末、第3秒末、第7秒末速度大小关系:v1=v3=v7,由题知W=12mv12-0,则由动能定理得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W2=12mv32-12mv12=0,故A错;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W3=12mv52-12mv32=0-12mv12=-W,故B错;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W4=12mv72-0=12mv12=W,故C对;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W5=12mv42-12mv32=12m(12v1)2-12mv12=-0.75 W.故D对.
答案:CD
6.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 c”.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5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k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相同质量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k2,则Ek1Ek2为( )
A.0.13 B.0.3
C.3.33 D.7.5
解析:由GM1mR12=mv12R1得Ek1=GM1m2R1
由GM地mR地2=m•v地2R地得Ek2=GM地m2R地
又已知M1M地=5 R1R地=1.5
则Ek1Ek2=103=3.33,故C正确.
答案:C
图3
7.如图3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单元综合测试十一(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图1
1.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1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解析: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在x2位置上有最大的速度,根据题中“总能量为0”知BD正确.
答案:BD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质量为m的纯油酸,滴在液面上扩散后形成的最大面积为S.已知纯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
A.油酸分子的直径d=MρS
B.油酸分子的直径d=mρS
C.油酸所含的分子数n=mMNA
D.油酸所含的分子数n=MmNA
解析:考查分子动理论,设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则有dS=mρ⇒d=mρS,故选项B正确;设油酸所含的分子数为n,则有n=mMNA,故选项C正确.
答案:BC
3.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解析:题目涉及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的知识,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若r>r0,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可能先增大而后减小,故B项是错误的.
答案:B
4.下列现象哪些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发生的( )
A.身体纤细的小虫在平静的水面上可以自由活动
B.小船浮在水面上
C.把毛巾的一端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另一端也会湿润
D.打湿的鞋袜不容易脱下来
解析:小船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力的原因;毛巾的另一端湿润是由于毛细现象;湿鞋袜不容易脱下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答案:A
5.(2009•重庆高考)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定律的掌握情况.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小,又外界对气体做了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要向外放出热量.
答案:D
6.(2009•四川高考)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热学基础知识的理解.0 K是低温的极限,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所以A项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体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但在“产生其他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所以B项正确;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和做功同时有关,所以C、D错误.
答案:B
7.(2009•福建高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为清洁能源
B.纳米材料的粒度在1~100 μm之间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
解析:选项A错误:化石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在燃烧时要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等会对环境带来污染.选项B错误:纳米材料指的是直径在1~100 nm的颗粒或直径在1~100 nm的细纤维构成的材料.选项C正确:半导体就是指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选项D 错误:液晶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