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的作用力》ppt4
- 资源简介:
学情分析(孙长征).doc 22.00 KB
│观课记录(孙长征).doc 29.50 KB
│教材分析(孙长征).doc 22.00 KB
│教学设计(孙长征).doc 45.50 KB
│课标分析(孙长征).doc 22.50 KB
│课后反思(孙长征).doc 22.00 KB
│评测练习(孙长征).doc 29.50 KB
│效果分析(孙长征).doc 22.00 KB
└─课件 (0 folders, 6 files, 12.49 MB, 12.49 MB in total.)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avi 9.28 MB
neiranji.swf 14.56 KB
分子力.swf 32.11 KB
分子力好.swf 101.50 KB
分子力课件.ppt 485.00 KB
酒精与水混合.mpg 2.60 MB
观评记录
刘新军老师:本节课先从分子间存在间隙开始探究,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析比较细致,并列举了很多例子。这样就为引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做好了铺垫,起到重要的作用。接着利用演示实验验证分子间确实存在分子引力。分子间存在引力而没有被吸引到一起,从而引出分子间还有斥力。问题一环扣一环,思路比较清晰。最后运用动画展示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现象明显、易懂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在处理两个铅块为什么能吸引到一起的时候,“两铅块的接触面处多数分子间的距离接近分子引力作用的范围”这句话欠妥当。
王军老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效果良好,且大多数学生(25人以上)参与课堂学习。
刘先芬老师: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成了动手实践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黄艳岩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探究引领学生学习。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显著。
教研组组长李梅:
每次听孙老师的课都感到很有新意,有收获.今天孙老师课上得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从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物理学科得本质.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组织方式和学生参与这两个方面说4点: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意图在客观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再借助合理的图象解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基本规律。本节课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分子力的微观理论需要借助宏观现象建立,本节教学过程可设计为:提出问题---推理分析---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等基本过程,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同时,提高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能大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5)了解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宏观的热现象,运用合理的分析推理体会分子间存在间隙,体会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情感目标】学生初次设计统计思想,学习中体会统计思想在日常生活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