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心道德偶像的心理健康——洪战辉寻求心理辅导引发的思考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16 12:50: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62
成名是洪战辉心理变化的分水岭。在谈起成名前后的变化,我注意到洪战辉多次用到一个词——“道德偶像”,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头衔。他说,成为“道德偶像”后,无尽的压力扑面而来:以前可以光明正大的做生意挣钱养家,现在却得偷偷摸摸的去做;以前能够经常带着妹妹出去玩耍,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少了;以前除了挣钱就是学习,现在却不得不疲于参加许多活动。洪战辉的成名,带给妹妹的也是无尽的烦恼。洪趁趁带着几许抱怨说,哥哥成名之后,哥哥陪他的时间少了,快乐也少了,而且以前跟哥哥无法不说,现在为了不让哥哥在外面参加活动担心,很多事情也不告诉他了。洪趁趁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她说,现在她在学校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同学经常拿她和哥哥作比较,嘲笑她的怎么学习成绩差。在听妹妹讲述这些时,洪战辉显得异常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在那一刹那,洪战辉内心的苦楚和辛酸可以体会到。看来,成名给他们带来的远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幸福。访谈中,洪战辉多次提到“回报社会”是自己的重要责任,很多场合做的工作也是“回报社会”。诚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为错,但是接踵而来的荣誉已经让洪战辉无形中背负了沉重的道德十字架。试想:在种种压力面前,24岁的洪战辉不堪重负是必然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怀也是自然的。
在回答心理专家的提问时,洪战辉坦诚地说,自己内心深处并不适应目前的生活,还是渴望能够过以前的生活,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靠自己的力量照顾好父亲、妹妹和女朋友。把自己树立成目前这样的道德偶像,并不是自己的真实心愿,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左右的。更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奋斗成长起来的洪战辉,这样的洪战辉更具有普遍意义,才是真正的青年榜样。
“我从来不希望大家把看作是靠贫穷成功的人,也从不把贫穷当作博取同情的资本”,在与主持人交流中,洪战辉几次提到这样的观点。从中,我能深深感受到自尊心强烈的他在内心里对目前这种生活的排斥。或许,社会现在给予洪战辉的许多荣誉,带给他的不只是尊重,还有无法抗拒的“羞辱”。
节目不长,10多分钟后结束了。但我对洪战辉却更加担心,因为心理专家给出的方法,做出的努力,似乎没有完全说服或者充分帮助洪战辉。
把一个英雄和一个需要心理辅导的人联系起来,或许让不少树立这个典型的领导们有些失望,让关注和崇拜洪战辉的许多公众有些不解。我想说的是,这种结果,其实在洪战辉成名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出现现在这种结果,不是因为洪战辉做的不够好,成名前后,他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要雷打不动的完成十个计划,完不成就睡不着觉,并且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
我们得反思:这个社会对“道德偶像”、“时代楷模”、“青年榜样”洪战辉是不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大家只把洪战辉当作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偶像,却忽略了他还是一个不能脱离世俗生活的普通人;各级组织对这个自强青年身上的精神资源是不是进行了过度开发,让洪战辉精神承载了“改变河南人的社会形象”、“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许多附会的价值;社会公众是不是把需要制度建构来完成的许多工作沉重的压到了这个24岁的大学生身上,寄希望用一个道德偶像来拯救这个道德日益滑坡的社会,或许太一厢情愿,太不切实际,太急功近利了!!
洪战辉能够走进《心理访谈》节目,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或许当老师、同学门嘲笑洪趁趁的学习成绩不好时,洪趁趁的一句话能对洪战辉有所启发。她说,“名人怎么啦,名人也是人。”期待洪战辉能够早日摆脱烦恼,从浪尖平稳地回归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