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你为何感动中国——从几个新闻热点看方永刚的时代价值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21 15:20:0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10
  信息时代的新闻天幕,有朗月,也有繁星。 
  与方永刚差不多同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还有几条新闻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月亮,总是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是因为他身上打着时代的烙印,代表着时代的精神。 
  品味与方永刚同时成为热点的几个新闻事件,我们或许能更深地理解他的价值、读懂他的情怀…… 
  ■解密的《红岩》档案与新时代的“红岩魂”—— 
  只有信仰真理的人才能传播真理 
  2006年底,“《红岩》档案解密展”在山城重庆开幕,很快轰动全国,至今余波犹存。 
  人们惊讶万分:在重庆解放前夜,重庆地下党组织几乎被破坏殆尽。绝大多数党员身陷囹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 
  有的叛徒,居然身居高位,甚至曾是烈士的入党介绍人。 
  临刑前,一位烈士向党留下振聋发聩的8条“意见”,痛陈关于信仰的思考:“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有法子忍受的。没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能经受考验……”墨写的《红岩》,血写的历史! 
  清明时节雨纷纷。当无数人面对烈士的遗言沉思时,方永刚走近了我们。 
  “教育别人要有所信仰的人,自己不能没有信仰”、“真理,只有信仰它的人才能传播”……他用自己的体验告诉人们:在不必为追求真理抛头颅洒热血的和平年代,共产党人依然要面对新的严峻考验,依然要守住心中神圣的信仰高地。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方永刚——这名政治理论教员会感动中国。 
  信仰,是一张需要终生填写的答卷。今天的共产党员面前没有皮鞭、竹签、老虎凳,但面临着拷问灵魂的更猛烈的八面来风。 
  真信,一个“真”字重千钧。新时代,呼唤大山一样坚定的“红岩魂”! 
  ■“凡人毛岸青”的离去与一种精神的凸显——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永远值得敬仰 
  当44岁的方永刚走进人们的视野时,84岁的毛岸青离世了。 
  人们仿佛蓦然发现,对毛岸青这位“伟人之子”居然有点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什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些什么…… 
  如许陌生,却在不经意间映衬出毛岸青朴实低调、默默奉献的一生:带着童年时代遭受上海滩巡捕殴打留下的终生病痛,他翻译出版的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却有10多部,是一名颇有建树的优秀翻译家。 
  想起他牺牲在朝鲜的兄长,再读《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无数网友流着热泪评价他:“不愧是毛泽东、杨开慧的儿子!” 
  伟人家风,山高水长。然而,这位伟人之子感动中国,是用最平凡最朴实的方式——默默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就在这时,人们认识了20多年默默当一名“政治翻译”的方永刚。 
  解读方永刚,人们同样把敬仰的目光投向他—— 
  他这样说:“我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一天,我生命的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岗位上”…… 
  他这样做:身患癌症,依然不忘自己没有上完的课,带着引流袋,他又走上三尺讲台…… 
  仰望星空,人们读懂了什么叫崇高。 
  也许,可以这样评价毛岸青和方永刚—— 
  一棵大树上结的果子,与一棵小树上结的果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奉献给人们甘甜! 
  ■众多追星族的失落与更多“刚丝”的产生—— 
  以诚立德、以才辅德方能“德艺双馨” 
  一位著名演员,拥有众多的追星族。然而,就在他人气鼎盛如日中天之际,央视3•15晚会披露了他的虚假代言广告。舆论哗然——人们欣赏他的幽默,但不能容忍他的“忽悠”。顿时,许多曾经热心追捧他的人们发出更高亢的声音,对名人的诚信提出强烈呼唤:“要真正以德为纲!” 
  就在这时,方永刚来了。他的登场,让人们眼睛一亮—— 
  同样是出身“草根”,同样是来自平民,他用毋庸置疑的人格力量,诠释了什么叫做“德艺双馨”! 
  站在三尺讲台,他“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和课题坚决不讲”,他“发自内心地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要做正义的脊梁,社会的良心,不能当墙头草,不能当应声虫,更不能‘著书只为稻粱谋’,为一己私利淡化大是大非!” 
  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只有德才兼备的人,群众才会说:“我们信他这个人,所以信他说的话!” 
  人民需要这样的人。浏览方永刚的事迹,一位网友这样说:“我们更值得为这样的人做一回‘刚丝’,如果这样的‘刚丝’火热起来,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兴盛,何愁我们的社会不和谐,何愁我们的世界不正义清平?!” 
  ■于丹说《论语》的火爆与“科普专家”的稀缺—— 
  时代呼唤普及科学理论的优秀人才 
  于丹说《论语》、讲《庄子》,让“百家讲坛”更具影响力。 
  于丹是教授,早于她出名的易中天也是教授。如今,荧屏上走来了戎装教授方永刚。 
  擅长做“萝卜席”的易中天说自己是“萝卜”。无独有偶,出生于萝卜沟的方永刚也把自己比作一棵“大萝卜”。 
  于丹、易中天、方永刚……他们都有化深奥为通俗,让“阳春白雪”感动人民群众的功夫。 
  方永刚却更为难得,因为他讲的是很多人视为畏途的政治理论课。 
  一位新华网网友这样说:“政治理论课,有人认为艰涩深奥,有人视为鸡肋,其实是缺乏方永刚这样的良师。他把政治课教活了,不是他能言善辩,而是他真正以身作则,学之、懂之、信之、用之。现在的政治教育,太缺少这样的老师了!” 
  于是,很多人把方永刚叫做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的“科普专家”。 
  于是,互联网上有人强烈呼吁:“让方教授在电视上讲一课,我们想听……” 
  然而,这个愿望来得太晚了。方永刚病倒了…… 
  他在大连讲课,直接听众达10多万人次。以大连人口600万计算,平均不到60人中就有一人听过方永刚讲课。然而,这也是方永刚能量的极限。 
  我们有一个梦想: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党的创新理论的优秀传播者走上荧屏,走进千家万户……(解放军报/李选清、司彦文、武天敏)
  原载《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颜金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