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的思索和实践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中学(223002) 夏继清| 时间:2004/10/21 22:27:06 来源:原创 人气:689
一、要有理论的思索,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人们缺乏一种理论思维,只是停留在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技巧的探讨上,经验和技巧总是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而缺乏普遍意义和推广使用价值。然而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模仿、内化、感悟、运用的过程。 “重积累、重感悟、重熏陶、重情感、重迁移”的语文教学经验应该说是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语文教改必须输进新鲜的理论血液,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论。
要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引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一个关键,教与学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的教,一方面是学生的学,如何对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就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教授的主体(教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关系。学生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只有把学生这个学的客体转为学的主体时,教学目的才能达到。换句话说,只有当学生的认识目的实现时,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实现。这两个主体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又是如何和谐地统一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会思考,学会去分析教材,鼓励学生创新地去认识作家和作品的人文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学习的快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只有让学习的主体感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作为教师也会觉得教得轻松。
二、对传统语文教学要进行分析,学好新课程标准。
当我们着手处理教与学这对矛盾的时候,应该对传统的语文教与学进行反思或批判。对传统教学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无疑是重视具体知识的,字词的记忆、句子的分析、主题的归纳,写作特点的分析。这种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怎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怎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呢,那种千篇一律的“字-词一段落一中心一特色分析”的僵化模式,早已使学生兴趣索然了。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包含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主体,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创新精神;重视思维训练,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握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时下部分教师提倡的语文“创新阅读法”“新概念作文”“自学法”、“导读法”、“圈点评注法”,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冲击。但改革的广度、深度不够,我们还要在“教”与”学”的方法上狠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在自学和自读的过程中,导出对一般性规律的总结,然后又以这些一般性知识指导具体的语文实践,以锻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及演绎推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掌握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反思,为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本学期以来,笔者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重能力,促发展”,抓住语言学习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动口,让学生动手,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不在什么教学方式,而在于理念,用一种开放的思维来让学生懂得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充分发掘、激励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适合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每篇课文都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有争议或深层次的问题交学生讨论。要求大家畅所发言,可以面对面,或分成小组,展开辩论。如上巴金的《灯》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山那边’指的是什么?”讨论中,各种议论都有,“有的说是抗日根据地,有的说是延安,有的说是文中提到的山那边的平房的,还有的说是作者的理想中的楼阁”等等。这种教学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同学们在这种主动、和谐的氛围下,增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每篇课文,我都要留一点精彩的或者是有讨论的文段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学生一旦踏上庄严的讲台,便会全身心投入。曾记得一位学生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讲解得井井有条,在连续回答同学提出的六个问题之后,有位同学追问:“苏轼从中得出的结论具有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吗?”他从睿智的回答,“苏轼敢于质疑前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都能有他的这种精神,我们都会成为爱因斯坦。”他的回答得到同学的一致认可。这种人人动脑、个个动口,给人以全新感受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在平等和谐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尝试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只要遵循教与学的辩证规律,不断地探索,执着的追求,那么,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教育的曙光就在前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