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人生突围

作者:镇海  时间:2007/6/5 16:57:3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46
  天宝初年,李白从长安落魄而去。他这个人像剑侠,像飞仙,却唯独不像个当官的。喝多了酒,在长安街市中的酒家内倒头便睡,皇帝老子差人也叫不动,贺知章说他是谪仙(贬落凡间的神仙),他于是也自负于这个名号。他吟着诗,唱着歌,发着他的豪兴。但是在最该热闹的场合,却独自憔悴。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多,他是怀着宏伟的抱负去的,想要“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功成身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只能走路。走就走吧,你不是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吗?为什么仍旧郁郁寡欢,老觉得没路可走呢?出长安这一路上,他喝点酒就撒酒疯,喊了无数遍行路难。甚至嚷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豪放通脱的李白这时候进又不能,退又不甘,心情无限矛盾,他写了三首《行路难》,且看第一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和刘伶一样“以酒为名”的李太白面对金樽清酒竟然喝不下去了,把杯子一扔,拔出宝剑,茫然四顾――这未试的霜刃,该奉献给谁?想渡黄河,大河冰封;想登太行,大雪封山。但是李白接下来的话就有意思了,因为他想起了两个古人,他没有明说,但是我们读书的人知道。垂钓碧溪上,那是指姜太公,老头儿坐在渭水边的磻溪上,垂着一个直的鱼钩,毋宁说是垂着一根针吧,在那里钓鱼,说是愿者上钩,其实不是为了钓鱼,是为了钓人主,后来周文王果然就来上钩了。乘舟梦日边说的是伊尹。给别人当奴隶的伊尹,睡觉梦见自己乘舟从日月边划过,之后就见到了商王成汤,之后就被成汤封做宰相。想起这两个古人,李白就来了精神,又开始发他的豪言,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带着浓厚的李白个人风格,他的“济沧海”是像孔子说的那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呢?还是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大志,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呢?不得而知。 
  再看看第二首《行路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路宽得像天一样,他却无路可走。可能是体内的酒精作怪,李白的心情大起大落,此时坏到了极点。在长安摧眉折腰,求人青睐,像混混儿那样消遣自己的生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他又从堆满典故的脑袋里搜罗出几个古人。感觉自己就像受着胯下辱、蹭人家漂母饭吃时侯的韩信,像那个遭人忌恨不能在长安立足的贾谊。想到这些落魄的人,他不由也想起了那个采纳郭隗先生建议,筑起黄金台招揽人才的燕昭王。他梦想像剧辛和乐毅一样,投奔黄金台而去,输肝剖胆地去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可是没有黄金台了,大明宫里,唐明皇正搂着贵妃胖阿环,杨国忠、李林甫在一旁嘴上抹蜜地说着入耳的话,安禄山挺着大肚子在跟前撒娇,要干爹干妈给他行“浴儿”之礼。那个疯子李白,在皇上和胖阿环心里,只是朝堂上的政治点缀,他的用处就是在贵妃面前吟诵“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别人想不出这么美妙的词句,尽管不太贴切――阿环的胖众所周知,而赵飞燕却是有名的瘦美人,甚至可以跳掌上舞。阿环和飞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貌,所以留下一句成语叫“环肥燕瘦”,李白却赞美她“借问汉宫谁相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尽管如此,听了把自己和历史上有名的大美人相比,阿环仍然心花怒放。 
  现在,李白只能走路,尽管心头还有对黄金台的无限向往。往前走该怎么办?李白又写了第三首《行路难》: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他自言自语地劝自己,不要像许由、夷齐那样孤高刚介,还是韬光养晦,混同流俗吧。那些一心渴求显达,不甘心急流勇退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都是例子呀!陆机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口气何其相似?于是李白从张翰那里找到了人生归宿。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当官,看见秋风起了,就想起了老家吴中的莼菜羹,鲈鱼鲙,流起了口水,于是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从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官也不做,马上回家吃他的美食去了。张翰还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话,合了现在李白的心思。 
  李白走了,到名山大川里去。于是,九州的名山大川有幸了,借着那支生花妙笔,山河为之增色。于是,中国的文化有幸了,在盛唐升起一颗永恒的太白金星,让中国文化的星空更加灿烂。于是,一千年后的余光中吟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如果不走,只能给贵妃唱赞美诗,做宫廷里的清供让皇上赏玩。我也常常怀疑,李白虽然怀有壮志,可是如果真的唐明皇赏识他,托付他治理天下的大任,他果真能“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吗?对他这样一个文化才情过于发达的人,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好在现在李白走了,盛世过了,以后还会再有,李白这样的才子,把他浪费在案牍劳形中,实在不是好事。 
  尽管他心里矛盾重重,但是他走了,诗情就在山水间飞流直下,流到沧海,流到未来。他这一走,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突围,给自己开出了新天,将文化引入了一片胜境。 
  最近我看见一位残疾的文化人写的一首诗。这位先生由于身体原因,已经自闭多年。有一年的中秋夜他坐着轮椅,在庭院里看天空的圆月,从不写诗的他福至心灵,吟出了这首足以传世的佳作: 
  圆月如井口 
  苍穹似井壁 
  何当出井底 
  心向光明去 
  李白说大道如青天,而在这位先生眼中,天都是囚笼一样的井壁,把自己困在了井底。幸好还有一个井口,尽管像盘子一样小,却透着光明。后来,这位先生也终于走出了井底。 
  去寻仙也罢,去流浪也罢,走出来了,就是另一重天地。也许李白一生都不得意,即便在山水之间依然不能忘情,而且直到六十多岁了,还想重拾他的功业之梦,但是他走了,已经注定了以后的大半生要走的是文化行程。 
  余光中又写道: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李白也爱望月,举着酒杯,望着月亮,月光和酒精使诗情升华,她的神思就飞进了仙境。脚下的路有限,心路无限,他发挥诗人的奇想,飞到了自己的理想世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