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人”形象走进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

作者:甘肃武威第十五中学 程对山  时间:2007/6/8 8:29:42  来源:武威日报  人气:1479
  (程对山)6月7日上午,陕西、河南等七省区的考生拿到高考语文试卷之后,双眼陡然为之一亮:甘肃“民勤人”的形象走进了全国高考语文I卷。
  多年来,分值在22至25分之间的“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全国语文I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所选材料为苏州市文联副主席吕锦华女士的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该文以流溢着生命诗意的眼睛,发掘“左公柳”、“民勤人”和“戈壁石”等这些生存于大西北艰难环境中的生命的份量。作者以睿智严肃而又包含深情的笔触,在仅1700字的文章中就有两个自然段的文字细致地描写“苏武山”和“民勤人”的存在意义。选文之后,命题者命制的一道分值6分的简答题令甘肃“民勤人”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热点形象。题目是“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武威第十五中学的王其俊、程对山等高三语文老师认为,试题第一问切中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形象鉴赏要点,应结合材料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都身处大西北的艰难环境之中”,二是“都有着一种顽强不倔的生命精神”。而第二问则紧扣“考纲”关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这一考点。比照全文,答案应是“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就是为了表现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也会呈现出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美丽’,刚硬奇特的大西北所展示的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会令这个‘已经倾斜了的世界重新趋于平衡’”。
  王老师和程老师表示,在石羊河流域环境治理及民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现实背景下,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时,就认定语文试卷至少是作文题目会涉及到石羊河治理及民勤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于是,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此类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并指导学生撰写了多篇有关石羊河环境治理的材料作文。遗憾的是,今年高考试卷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除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两套“全国卷”之外,又有部分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17套。甘肃、贵州等省区选用的是全国II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是茅盾的散文《海南杂记》。所以,“民勤人”形象所在地的甘肃考生竟然与这套试卷失之交臂。高考全国I卷的命制内容及风格在中语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影响极大,曾被人们称为是“高考指挥棒中的指挥棒”。甘肃“民勤人”形象走进全国高考语文I卷,定会使民勤及石羊河流域环境治理等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