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广集体舞看艺术教育发展瓶颈

作者:不详  时间:2007/6/22 20:27:49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464
  从今年9月1日起,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们将开始统一学习校园集体舞。针对家长和学校的疑惑担心,教育部6月12日在北京市二龙路中学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有关情况。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跳集体舞是为了让学生美起来,不会取代广播体操,也不会为早恋提供条件。(人民网6月12日电)
  自从教育部公布将在今年秋季中小学开学后开始推行校园集体舞以来,来自学生家长、中小学校和媒体的批评声不断。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顾虑:学生接触亲密是否助长早恋?“一刀切”是否合适?舞蹈教师和场活动馆是否有保障?收不收教材、服装费?集体舞能否跳出“审美情趣”?
  笔者认为,对推广校园集体舞的批评折射出了我们在艺术教育上的一些盲区。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必须突破观念上、体制上和管理上的若干瓶颈。
  中国古代教育原来很重视艺术教育。孔子就很倡导诗教,文人墨客也常以精通琴棋书画为荣。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并逐渐发展到“八股取士”,乃至于今天从“小”到“大”的入学考试,相对于智育来说,艺术教育只是“调味品”、“奢侈品”,没有得到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足够关注和切实重视。这与国外尤其欧洲国家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热烈尊崇艺术家形成强烈反差。
  《学生工作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中国学生反对强制课余体育锻炼。校园集体舞,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艺术教育活动。它在让学生感受身体技能和形态、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校园集体舞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识。
  一些学生家长担心“男女学生手拉手共跳华尔兹,容易导致学生早恋”的问题;还有家长说,“孩子一直在学跆拳道,你让他去学跳舞,他肯定不干。”
  在笔者看来,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乐观积极、真诚关爱、体谅合作等精神品质。这对于一个必将走进社会的孩子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担心早恋,担心不乐意,实际上都是担心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是促进成长决不意味着不能参加在家长们看来“不合适”的活动。相反,与身边的同龄人经常接触,特别是与异性同学接触,不正是一种学习、交流,不正是一种成长吗?
  开展艺术教育,教师和教学场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宣布将向中西部部分中小学校免费赠送这套校园集体舞的教学光盘和辅导用书。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也会充分考虑西部的情况,在名额的分配和辅导方面也要向这些学校倾斜。
  然而,鉴于上述我国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忽视等原因,艺术类师资(特别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比较匮乏,加之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流向中小学的数量也很有限,要推广校园舞以及其他艺术活动,师资将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当然,有了优秀的教师和优越的设施,还要加强管理和调度。中小学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艺术教育资源,自己创编各种各样适合广大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舞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