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免费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作者:童大焕 时间:2007/8/11 14:28:1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82
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对残疾学生或孤儿实行了12年免费教育。珠海在全国开了先河。这样做,不仅自我堵塞了一条收费渠道,而且财政投入也因此增加不少,一减一增,珠海政界的眼界、魄力和勇气令人尊敬。
在广东省内,珠海经济并不是数一数二,在全国更不是。这足以说明,经济发展不必然带来教育进步,倒是促进教育进步和现代化的责任意识和前瞻性眼光(当然最值得信赖的是公共财政约束机制),能够促使政府理财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公共利益。
早在2001年,胡鞍钢、熊义志等学者就提出要把普及12年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发展国家目标;2005年,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谢鸿光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把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并实行免费;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被代表委员多次提及。但这一切,都始终不见回应。珠海是报春的第一声惊雷,当重新惊醒我们的教育强国梦。
从国际上看,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除发达国家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我国1/3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古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受教育人数的57%。中国的教育投入当在全世界面前感到汗颜。
在我国,普及12年免费教育是缩小教育和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迫切要求。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失业高峰期,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这既是解决失业的治标之策,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竞争力的治本之计。当下,我国每年约有上百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高中和大学收费制度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城乡低收入阶层抬头的时候,普及12年免费教育刻不容缓。
实行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可以缓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这样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孩子,这将使教育不公和与此相关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得到缓解。要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就应当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下一代接受尽可能平等的教育,这是一项基本的发展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质。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有学者估计,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考虑到教育能够改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回报将更高。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失业潮”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有薪酬过低的原因,也有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国务院今年5月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显示,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毛入学率仅为52.7%。说明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被推上了就业市场。
普及12年免费教育,把高中和中职教育作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预备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正面促进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为初中级教育的惟一指挥棒,促进教育现代化。
专家分析,假设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用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按资料推算,2006年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约需2260亿元。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GDP20万亿元。可以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12年免费教育,财政负担能力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拿出了多大的决心?对此的认识程度有多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