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作者:不详  时间:2007/9/4 0:01: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600
  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权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在全球文学界享有盛誉。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能够获得这一奖项,是非常荣幸的事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也是许许多多作家一生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那些获奖作家的姓名和作品将在文学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然而,20世纪曾有两位作家拒领诺贝尔文学奖,可能你不会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下面笔者将谈一谈关于这两位作家的一些事情。
  第一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前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
  1957年前苏联著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后引起轰动,这部作品在短短几个月内被译成15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1958年瑞典科学院宣布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书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呢?
  原来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以苏联十月革命前20年到革命后1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日瓦戈这一知识分子从投身革命到对革命现实不满的过程。命运坎坷的日瓦戈医生,在前苏联这一历史背景下,思想矛盾而惶恐,他既反对那些反革命白匪军的惨无人道,又不赞成革命的暴力。
  正是利用日瓦戈医生这一文学形象,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的不人道,广泛宣传“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命”、“怀疑共产党”等错误言论。苏联国内对此反映强烈,作协立即决定开除帕斯捷尔纳克的会籍,甚至苏联的共青团中央书记还要求驱逐作家出境。在这种情况下,帕斯捷尔纳克以公开信的形式作了检讨,宣布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法国的萨特。
  萨特(1905-1980)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领袖人物,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三个基本原则。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存在主义小说《恶心》、《墙》、《自由之路》等、存在主义戏剧《禁闭》、《死无葬身之地》等。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例如《墙》这部小说,对世界的荒谬进行了这样的描写: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却变成了成全敌人;报必死决心的偏偏死不了;怕死藏起来的偏偏被抓等等。他小说中人与人的关系,就如《禁闭》中的名言:“他人就是地狱”。
  196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他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领奖。
  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巴黎病逝。当时的法国总统曾遗憾地说“一颗当代智慧的巨星陨落了。”19日自发来为他送葬的达数万人,据说这是法国继雨果之后最盛大的葬礼。
  分析以上两位著名作家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位是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位是由于个人信仰及人生信条方面的原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诺贝尔文学奖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偏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