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何以独占鳌头——女生垄断京沪苏浙高考状元的原因
作者:沈致远 时间:2007/9/4 13:46: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35
首先是喜,非泛泛之喜,乃千年难逢之大喜。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女性始终排斥在科举大门之外。像李清照那样的旷世奇才,虽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技压夫君赵明诚,也只能在家夫唱妇随,进不了太学,遑论金榜题名。我常呆想:武界出了个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为巾帼扬眉吐气;为什么没听说文界有女扮男装应试而金榜题名者?才女易服赴考最多在考场熬几天几夜,总比在军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容易得多吧。
西方学术界歧视女性也不遑多让:且不提那延续近千年的欧洲黑暗中世纪,二十世纪初仍怪事连连。波兰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两次得诺贝尔奖,试问男的有几人获此殊荣?尽管她有蜚声国际的重大科学成就,却在巴黎大学长期受歧视,直到得诺贝尔奖才当上教授,这“门槛”未免太高了!德国数学家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证明了著名的诺特定理:对称性相当于守恒律。她将数学定理与物理学定律联系起来,这是非同小可的重大成果。尽管如此,诺特所在的哥廷根大学却不准她开课。被誉为“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数学家”希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闻之拍案而起:“大学又不是澡堂子,为什么男女有别?!”最后还是以希伯特名义开课,由诺特代授。瑞典物理学家梅特纳(Lise Meitner,1878-1968)在实验中首先观察到铀原子核裂变释放出能量,开启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大门。1944年诺贝尔奖却授予她的合作者男物理学家奥托•汉;尽管是她首创,梅特纳反而无缘。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伦敦国王学院还禁止女性进入为教职员而设的咖啡馆,该学院女科学家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在发现“生命之奥秘”DNA双螺旋结构中作出关键性实验,一位男同事拒绝和她合作,甚至偷她证实双螺旋结构的X光照片,却获得了诺贝尔奖。弗兰克林孤军奋战,英年含恨而终。
俱往矣!在此向女同胞致以衷心祝贺,你们在高考挣到了“大半边天”,我为之而喜。
一则以思:人文荟萃的京沪苏浙女生在高考独占鳌头意味着什么?
事出有因,需要从头说起。人类自从母系社会解体以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男主外,面对的是风雨雷电毒虫猛兽,严酷的环境,造就了男性坚强的性格,粗犷的作风,见义勇为,遇事多谋善策勇往直前,否则早就被无情的生存竞争淘汰了。女主内,也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负重操劳,但面对的环境温和得多。家,即使是穴居巢栖之家,总可聊避风雨稍御猛兽。在温和的环境中持家育儿,造就了女性坚忍的性格,细致的作风,仁慈关爱,遇事瞻前顾后精打细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数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有异,其格局直到二十世纪初未有大变,男女性格作风之差异至今尚在。
我在想:男女的这种性格作风差异,反映在求学应试上,男生往往重钻研善思考而轻阅读记忆,观其大略而忽视细节;女生往往重阅读善记忆而轻钻研思考,长于审视细节而忽视全局。作一比方:男生善用望远镜看问题,女生善用显微镜看问题,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当然这是就一般而言,豪气干云的铁娘子和谨小慎微的小男人也是有的。
我在想:女生获得高分是否与高考命题评分有关?是否与中学教育方式有关?说得具体些:会不会试题过多限时太紧重记忆轻思考?会不会教材罗列叙述多启迪理解少?会不会教学照本宣科多引导思考少?我认为很值得教育界深入了解认真思考。这决不仅是考试中男女谁占先的问题,果真如此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全球化大潮冲击下,如不善思考怯于创新,将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兹事体大,不可掉以轻心。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挚友,他说:“这可是敏感话题,你大概知道哈佛大学前校长申默斯失言惹祸的前车之鉴。”我笑道:何止知道,我还写过文章“哈佛校长辞职随想”,刊登在2006年3月10日《文汇报•笔会》。申默斯因触及“为何女教授少”的敏感话题而被迫辞职,不等于他的意见错了。好在继任哈佛校长的是女性,能否扭转教授男多女少的局面,几年后可见分晓。申默斯人仍在哈佛,最近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宣布时博得满场热烈掌声。申默斯正在研究一个重大问题:美国经济是否过分强调增长而忽视公平,这也是敏感话题。唯真理是求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不畏人言不计得失,虽千万人吾往矣,即此之谓也。
我对另一位朋友提起此事,她说:“恕我直言,你‘一则以喜’是假!”我惊问:何以见得?她说:“你那‘一则以思’说穿了,还不是重男轻女?”我解释道:非也!我不像你那样看问题。如果我是女的,我会这样看:好极了!你提出挑战,我们就来应战。等着吧!十年八年以后,请看我们女生在教育改革后试题重思考的高考中再次夺魁!她笑道:“对!好女不怕挑战。”我说:其实男女之间应共济互补,而不应相争互斗。男女各尽所长互补其短,岂不更好?她点头认可。
一位大学生读者看过此文稿后说:“沈先生!其实高考差几分也无所谓啦,还要看大学谁学得好。”我说:更重要的要看毕业以后工作成就如何,那才是真本领;这方面男女差别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男主外女主内”后遗症是其中之一。他笑道:“男生也好,女生也好,反正都得靠自己努力。”(沈致远)
来源:文汇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