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模式下江苏高考信息交流会摘要1

作者:吴锦  时间:2007/9/29 10:36: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09
  上午主讲人:南师大吴锦教授
  一、有关背景
  有四个省份先行一步,三份试卷是研究08高考的最佳依据,跟原先没有太大的变化。教育部也为此公布了新的《考试大纲》。
  《江苏考试说明》11月份出来。
  08年高考有所变化有两大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考;08年的《江苏高考新方案》(参照了美国等国家方案)
  第一个背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
  ⑴是推行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第八次改革)。⑵是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明年保持不变,后年可能会作微调。⑶《课程标准》一定程度上的推行要借助于高考的力量,高考的改革也需服从《课标》。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标》表述为: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写)。离不开文本,“课标”表述为三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是知识和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结构性的改革,必修课1.72,选修课1.75。目前选修课落实不到实处。
  第二个背景:江苏高考方案
  看三块:语数英,选修课的等级;平时成绩(四月份统考,也是等级);素质报告书。
  08年高考最大的变化:⑴有必考、选考(现代文阅读分文学类和实用类)内容。⑵选考部分增加了探究性的题目。⑶选考历史的多做40分题。
  其他没有太大的变化。前3题怎样处理?暂无定论。(广东、山东未变)
  二、有关考点讲析
  按教育部给宁夏、海南出的试题训序讲解
  阅读一般论述类、说明类文章。“课标”只有三类,说明类从何而来?一卷阅读文教育部“考试说明”称为: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江苏称论文类为论文、杂文、评论等。说明类指文艺、科技说明文等。
  偏重于自然科技类文章。逐渐转向为社科类文章(《为铜奔马正名》)。江苏04《汽冰》,05《小春虫》,06《木版年画》,07“汉学”由科技向社科类变化。
  文言文:浅易。有人,有事,有简单的情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带有记叙性的文言文,也出小说(《聊斋志异》),以实词为主,虚词可以不出考题。考试中心出了18个,06年江苏10个,07年变12个,08年不会超过15个。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直译,特别是实词一定要落实含义;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注意特殊句式和用法;要通顺。翻译分值可能会增加至10分。
  诗词鉴赏:《考试说明》“唐宋诗词为主”其他朝代也可。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情感。
  名句名篇背诵:07年13篇教育部30篇与新课标重复篇目。明年要变成14篇,加《逍遥游》节选。先把这14篇搞熟。07年两句课外,一句是初中的,隐含一个信息,初中的名句可能要列入其中。
  语言文字的运用。标点、错别字可能会在表述中考核,不会单独命题。07年《考试说明》加了“准确、鲜明、生动”,(将“0”字回到词典中)。凡是大纲中涉及到的题型可以出,没涉及的不可以出。新课程试卷增加了多选题、古文断句题、要点归纳题(07“肿瘤消灭的三个阶段”)、表述题。这些题型可能会列入大纲中。
  选考:文学类、实用类
  文学类——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从考试角度出发,以散文、小说为主,不排除诗歌、戏剧。考分析和综合(结构、主题),注意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不会脱离文本来回答。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全文的线索、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主题要从实际出发,避免任意拔高,注意社会环境、思想感情。散文手法非常灵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可以综合运用。小说塑造人物注意人物、情节、环境。
  “鉴赏评价”可以考“语句的含义(思想性)、表现力(艺术性)”。“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重在人物形象。要注意哲理性的言外之意。
  “探究”的三个层级要求。探究能力要跟课标呼应,是命题者与课标设置达成的默契。与选材有关。散文,有一种象征、比喻、哲理意味(《泥泞》《灯火的温情》)。《草堂诗魂》《烟雨牛鹭图》都是比喻义、象征义、哲理味的。07年《麦天》是另外一条路子,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的生活来写的文章。散文大的方面就是这两大路子。可以拿《麦天》与《泥泞》比较阅读,总结这两类题的解题规律。
  《烟雨牛鹭图》的探究题出得也较好。07年《麦天》最后一题也与探究相衔接。
  选考题等分容易等值难。《叶圣陶》比《林冲》容易。
  实用类——新闻、传记、社科论文,不排除访谈、调查报告
  07年考试中心出的是传记《叶圣陶》,广东是访谈《傅聪》,山东是报告。
  三个层次的探究要求与文学类基本一致。考试中心的探究题更多的像是内容概括题。广东出的那一道题不大懂。山东尚可。
  选考题的分值。考试中心25分,山东20分,广东15分。江苏大概会22分。
  多出的10分可能会给作文。
  文科考生加考的40分,几条原则:
  ⑴增加的时间只有30分钟,不能有太繁杂的题目,题目要跟时间相适应。
  ⑵结合选考历史的考生的需要。从高校选择的需要出发考虑。
  ⑶不应该和前面重复。
  ⑷最好不要加重学生背诵的负担。
  三、回顾07高考阅卷情况
  今年在阅卷中发现的情况:
  1、 读音。07年的读音注意到音与义的结合。今年是音和义结合得最好的一年,也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2、 成语和病句,复习时要分类复习。《考试说明》上已经分好类。各类型最好以高考题为参照。
  3、 文言文文难题不难,从命题者角度出发还是可以的。572字信息量很大,命题时没有捉襟见肘之难。翻译水平不高,“猜而不忍”“忍”字出现在“君王为人不忍”;“不去”“去”字意为“离开”。“率轻锐蔽江下”“下”。“庭责”“当庭辩驳”。
  4、 古诗鉴赏得分不高。问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多答“依依惜别”。第二题得分也低。
  5、 语言表达题“削除肿瘤”得分低,因一卷科技文不出,用涉及到自然科技类的文章作为弥补。“同一个世界”出得很好,但差异性小了,区分度不高。
  关于作文的命题:
  1、 降低审题难度。让学生更多的是在表达上下功夫。
  2、 多方向、多角度都可以进入。要开辟广阔的路子。把《考试说明》上对作文的要求给学生讲一讲。“基础等级”“发展等级”
  真实,不造假。建议不要写古人古事。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