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精英和科学“拓荒者”——亚里斯多德的生平简析

作者:佚名  时间:2007/9/30 16:41:2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7
  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
  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斯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政治学》等。
  学园精英
  公元前367年,出身于富贵之家的亚里斯多德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开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这个瘦高个子的青年出生在希腊北部靠近马其顿王国的边境地区。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亚里斯多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叔父普罗克西纽斯把他抚养成人。关于他的早期教育毫无记载,但他至少受过当时希腊高贵家庭子弟起码应有的文学和体操训练。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开办的那所环境优美、有着当时最优秀的教师的“阿加德米”学园里,整整度过了20个春秋。他天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为“学园的精英”。
  当时,学园开设了许多学科,修辞学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在这个学科中,亚里斯多德初露锋芒,赢得名声。公元前360年,他写了一篇关于修辞学的对话《格里努斯》,向当时最重要的演说家、教育家和权威性的评论家伊苏格拉底的观点提出挑战。几年之后,他又在《劝勉篇》中,指责伊苏格拉底的学校过分注重实用的观念。尽管对方的学生和本人都给予了反击和回答,但可以看出,正在就读的亚里斯多德已经身手不凡。
  亚里斯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一个理想的继承人。当时,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理解已超过另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斯彪西波,而且他善于从本质上思考问题,使柏拉图的哲学进一步发展。因此,他很想做学园的继承人。但是,由于斯彪西波总体条件比较优越,又是柏拉图的近亲,最后被任命为继承人。对此,亚里斯多德虽然有些不满意,然而他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直到公元348年,柏拉图去世,这位“学园的精英”才离开雅典,到米西亚的塔尔尼亚去了。
  在学园的20年里,亚里斯多德广泛涉猎了各种知识和问题,为以后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恩格斯语)和“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他后来的许多著作的大纲和材料都是在阿加德米学园拟就和积累起来的。
  酷爱真理
  亚里斯多德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他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只有他或者说他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论证,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既是善的又是幸福的”。然而,亚里斯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斯多德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王子之师
  公元343年,亚里斯多德收到了马其顿国王腓力甫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如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负于他未来的王国。”这样,亚里斯多德荣幸地当上了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做了王子的老师以后,优裕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亚里斯多德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方面他耐心教育王子亚历山大,同他以朋友相处。亚历山大喜欢读荷马史诗,亚里斯多德就亲自在荷马史诗上做了注释,赠给了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把老师亲自注释的书视为珍宝,在远征期间也常带在身边,闲暇时拿出来阅读。在探讨哲学问题时,亚里斯多德允许亚历山大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辨哲学的许多问题上,他们有着一致的意见。
  在教育王子的同时,亚里斯多德继续研究哲学和各类科学。学生的地位为老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和数目可观的为科研服务的奴隶。为了搜集材料,亚里斯多德阅读了大量书籍,并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从养蜂人、渔夫、猎人、牧人以及从事农业的人那里获取各种信息。与此同时,在外东征西战的亚历山大,在戎马倥偬之中,仍忘不了老师的科学研究。他命令自己的部队,所到之处凡是发现了什么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材料,必须把原物交来或将该物绘图,详细描述,然后一并寄给亚里斯多德。有一则非常动人的传说描写到,亚历山大安排了100多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和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看护者,经常供给亚里斯多德每个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西。从而使亚里斯多德拥有大量实物标本和一般人不可能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创办吕克昂
  亚历让大远征成功之后,亚里斯多德又回到了雅典,在-个叫做吕克昂的公共场所办了一所学校,并在那里讲学。吕克昂是过去的王朝为训练新兵而建立的游乐场。它包括一座神庙,许多林荫路,有树木、喷泉和廊柱。吕克昂学校创办之后,这里便成为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学生们的乐园。
  吕克昂虽然不象现在的学校那样正规,它没有考试,不制定教学大纲,但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无私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告诉给他的学生。在他看来,教育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他真诚地认为,除非一个人能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亚里斯多德开始向学生们授课;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又给一般民众讲演。他口才很好,讲课时条理清楚,谈话时富有说服力,机智锋利、妙趣横生。他喜欢一边讲学一边散步,非常随便,有一种潇洒飘逸、逍遥自在之感,因此被人称为逍遥学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把教育同科研结合起来,是亚里斯多德办学的一大特色。他的讲稿常常是研究论文或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工作时总是和许多同事和朋友一起进行,互相探讨和研究哲学和科学事业。在雅典的吕克昂,亚里斯多德整整工作了13年。这一段时间是他研究和著作最丰沛的时期。
  读书人之室
  亚里斯多德非常重视前人的知识,他拥有大量的藏书。他的阅读相当广泛,以至于他的居室被称为“读书人之室”。他的一生中固然从事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但是他仍然从前人那里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如在论述人的各个构成部分时,他就曾大段大段地引述了古希腊医生对人体解剖的一些研究。他曾说:“一个人应当从书本上多作摘录,并按各个题目——例如善,动物等——分别编类”,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认为所有的人或大多数人所相信的东西是可敬的,把这种被人相信的东西称为“可敬观念”,劝告人们要收集这些观念并把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说:“在各种各样的发现中,那些从先贤手中接过来的东西,后来在接受它们的后人的手中取得了逐渐的进步。一开始所发现的东西,一般来说进展缓慢,但是它比后来依赖于它而增长的东西更有价值。因为开端毫无疑问象他们所说的那样是最重要的事物,这正是它为什么最困难的原因,力量越大,它的量值就越小,也就越难发现。但一旦被发现,那么相对来说,它就比较容易增加或增长其它的东西。”正是这种明确的认识,使亚里斯多德大量收集书籍,广泛掌握了各种知识,从而为全方位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对后人影响也很大,一位学者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亚里斯多德:“他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搜罗书籍的人,他的榜样使埃及国王知道应该怎样建立图书馆。”
  科学“拓荒者”
  对亚里斯多德来说,他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往往具有拓荒的性质。许多东西都没有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这就需要大胆的想象和高度的智慧。在他的《动物学研究》中,他曾记载了雏鸡在鸡蛋中的早期发展,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供实验的情况下,要透过蛋壳知道里面的变化情况,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么亚里斯多德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据说,他将许多鸡蛋同一天放到窝里让母鸡孵化,然后,每天从母鸡的腹下取出一个,打开,仔细观察变化,并详细地予以记录。就这样,他对鸟类孵化的过程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动物学是一门新学科,亚里斯多德拥有大量生动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可是,要把它们描述出来却相当困难。没有现成的概念,没有对动物肢体结构的基本划分。聪明的亚里斯多德从最熟悉的对象——人入手,把人体划分为头、颈、躯干、两只手、两条腿,并以人为参照物,把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变得让人们通俗易懂而又专业化了。我们不妨摘录一段关于章鱼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生动的创造者的风韵:
  章鱼把它的触肢既用作脚也当作手,它用两只位于它口腔上的触肢抓食物;后面的触手是非常尖细的,只有一个呈白色并在末梢分叉,它朝腕背展开……。它按照那称为(头)的方向伸开一条腿作斜向游动。当它以这种方式游动时,它能看到前方(因为它的眼睛在顶上)。它的嘴在尾部,只要这种生物还活着,那么它的头就是坚硬的,好象膨胀了一般……
  天才的设想促使《动物学研究》成为一部天才的作品,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