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剧本

作者:现代职校 王一平  时间:2007/9/30 17:21: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05
  一、序幕: 
  (所有朗诵人员上场,鞠躬,背景音乐响起) 
  1、朗诵部分第一段 
  2、旁白:1935年9月16日,中秋节后的第四天,部队准备奇袭腊子口。我文工团几位女同志被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连部派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二、第一幕 
  1、女同志、通讯员上场,配乐朗诵部分第二段 
  动作:通讯员大步走在女同志前,女同志步履蹒跚,一高一低,走得很慢。通讯员越走越快,不向后看,不时在路边停下来等女同志,但又不跟她一起走。两人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走片刻,女同志提议休息一会,自己在石头上坐下,通讯员也远远坐下,把枪搁在腿上,背着女同志,女同志着恼地带着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通讯员坐下,通讯员显出紧张色,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看着女同志也不好,又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女同志显出想笑又拼命忍住的神情。 
  对话: 
  女同志:哪里人呐? 
  通讯员:天……天目山人。 
  女同志:你多大了? 
  通讯员:十九。 
  女同志:参加革命几年了? 
  通讯员:一年。 
  女同志: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通讯员:娘、爹、弟妹。 
  女同志:你还没娶媳妇吧? 
  通讯员:……(脸红,更加扭捏,两只手不停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过一会,才低下头,憨厚地笑一下,摇了摇头。) 
  动作:两人闷坐一会,通讯员抬头看天,又回头看了女同志一眼,意思催她动身。通讯员摘下帽子,偷偷用毛巾擦汗(不时看看女同志有没有看他,女同志假装没看他) 
  两人起身走下台。 
  三、第二幕 
  1、 两人下后 
  旁白:下午两点,我们到了包扎所,得知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因流血怕冷,所以得向老百姓借。我请通讯员帮忙,他踌躇着和我一起去了。 
  2、配乐朗诵部分第三段 
  村姑、小媳妇、女同志、通讯员上场;女同志和通讯员作借被子状,分头借,小媳妇不借;音乐伴奏,配合朗诵。 
  3、音乐停,村姑下。 
  对话: 
  女同志:怎么,没借到?(手里抱着被子) 
  通讯员: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作抓耳挠腮状) 
  女同志:哪一家?你带我去。 
  动作:通讯员一直低着头,一会儿,女同志低声对他耳语,他才走。 
  (小媳妇上场) 
  对话: 
  女同志:(喊)大嫂……大嫂…… 
  小媳妇:(动作:作挑门帘状,露出脸来,往外看,见到通讯员,微微一 
  笑)又是你啊! 
  女同志:(看看通讯员,打圆场)大嫂啊,我们这个小同志不会说话,你 
  可别见怪啊!谢谢你了,大嫂,部队现在急需棉被,大家伙帮 
  忙着借,受伤的战士怕冷,所里棉絮不够用啊!(停顿)你瞧 
  咱红军是咱自己的军队,哪能让自己的兄弟亲人受冻呐。大嫂 
  你看这被子……(恳切地望着小媳妇) 
  通讯员:(赔笑状)是啊,是啊!(又看看女同志) 
  小媳妇:(脸扭向里面,咬着嘴唇笑,等通讯员说完到里面抱着被子回) 
  (这时候通讯员对女同志说:刚才我问她借,她就是不借呀。) 
  女同志:(见小媳妇回,伸手摸被子,作仔细看状)哎呀,大嫂,这可是 
  新被子啊!(埋怨地看了通讯员一眼) 
  小媳妇:(好象生气状,把被子朝通讯员怀里一送)抱去吧! 
  通讯员:(作尴尬状,垂着眼皮,慌慌张张接了被子转身就走,就听见“ 
  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划出一道口子)哎呀…… 
  (旁白模拟象声词“嘶”) 
  小媳妇:(作笑状)呀,你衣服钩破了,我来给你缝缝吧(转身要去拿针状) 
  通讯员:不用……不用了(转身挟着被子就走) 
  女同志:(看看通讯员和小媳妇,不好意思状)谢谢啊!(追通讯员) 
  哎…… 
  (不等通讯员和女同志下场,村姑上场) 
  村姑对小媳妇说:百合,你才过门,这条被可是你唯一的嫁妆,又是你自个儿缝的,你就这么舍得啊!(拉住媳妇的手说) 
  (通讯员和女同志都作听到这些话状) 
  4、朗诵部分第四段,背景音乐响起。 
  动作:女同志,通讯员相互看看对方,通讯员再看手中的被子,步履放慢 
  不时回头看看小媳妇,脸上作若有所思状,边走边抬头往前看看。 
  对话: 
  通讯员:(回过头对女同志说)那……那我们还是送回去吧。 
  女同志: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人家多心。 
  通讯员:(作低头状)好吧,算了,用了,咱给她好好洗洗。(把被子往 
  肩上一挂,大踏步走下台,女同志跟着下台) 
  四、第三幕 
  1、 旁白:晚上,我们正在包扎所待命,深夜,忽然传来了几声枪鸣,不一 
  儿,枪声越来越响,轰隆隆从悬崖那传来,奇袭开始了。不久, 
  断断续续有几个伤员下来。 
  2、 背景音乐响起,两个红军台担架上场,通讯员躺在担架上,流血状,上场后,放下担架,女同志,小媳妇端着水盆上场、村姑上场,一名红军抓住女同志的手,悲声说话。 
  对话: 
  红军:大夫……你无论如何要想法救救这位同志啊,你治好他,我们全体 
  给您挂匾……(作哭状) 
  (其他上场人均作哭状) 
  女同志:(走近担架,摸伤员心口,手碰到心口摸片刻,一抽,低下头, 
  摇头状)是他!(惊叫)……他……已经,已经去了…… 
  红军:(站在担架旁,低头)这都是为了我们……哎,这小同志走在后面 
  谁知道从上扔下颗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位同志 
  叫我们快趴下,自己就……就扑在那个东西上……(掩面状,哭) 
  (安静一会儿,大家看通讯员,音乐响起,朗读部分第五段。) 
  小媳妇:(走过来,跪下,给通讯员擦脸,动作慢而轻柔,拿出针盒里的 
  针,慢慢地帮通讯员缝补肩膀上的破处,低着头,一针一线, 
  眼泪流出……抽泣状) 
  女同志:(伸手拉小媳妇)不要缝了(掩面,抽泣状) 
  小媳妇:(抬头看了看女同志,不理会她,继续缝) 
  小媳妇:(拉过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盖好) 
  红军:(为难状)被子……是借百姓的,要还的。 
  小媳妇:(气汹汹状)是我的——(扭过头去,哭泣状,然后,把被子盖 
  过通讯员的头顶) 
  3、 音乐响起,除了小媳妇和通讯员,其余人都站到前来,集体朗诵尾声部 
  分,当读到“扩大前进根据地”时,演员全部加入朗诵。 
  4、谢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