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残式的感化教育走开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0/10 18:37:10  来源:人民网论坛转载  人气:600
  《南方都市报》报道:5岁半的小宇趁老师板书时,和旁边同学说话、做小动作。老师看到后拿起教鞭对着自己手臂狠狠抽了一鞭,胳膊肿起血印子。“你还想让老师受到惩罚吗?”小宇含泪摇头,表示以后课堂上不再犯错误。
  《新京报》报道:为感化学生,重新唤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海口市一中学校长,曾经3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并在全校的早操上,面对千余师生,他双手合拢重重跪下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河南商报》报道:郑州某中学校长为让老师发泄解压,把自己的画像贴在沙包上,专设一个宣泄室,让对自己有意见和压力大的老师捶打发泄。
  看到这些接连发生的诸如下跪、自罚、宣泄等此类的“教育怪招”,不禁叫人长叹一口气:我们的教育智慧哪里去了?忽然间想到了家乡人的一句歇后语:耍猴的下了跪---没招了。这里,绝没有把我们可爱的孩子比作猴子的意思,只是借用来比喻上述为人师者的无能。
  这些自残式的教育方式,叫人可叹可怜可笑,又叫人痛心。也许对本人来讲,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实在是没辙了,才“良苦用心”,来此下策。但是,这样做昭示了什么?孩子被感化了吗?教育效果达到了吗?教师们出气后就心平气和了吗?对这种自残式的感化教育方式,我们坚决地说:走开!彻底远离这片教育净土!
  对鞭打自己的教师进一言:首先感谢你为了教育孩子不惜、甘愿让自己承受“肌肤之痛”这种牺牲精神,但是对你这种“不择手段”不敢苟同。说得好一点,你这是感化孩子,说的不客气一点,俺还怕吓着孩子,很有可能孩子是害怕了才答应不再违反纪律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长的错误”时时都会在上演,这样一味“打”打下去,还真怕你那作为教师并不丰腴的胳膊受不了呢。建议你多学学教育机智,多看点教育智慧的书籍,学学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等教育家,学学身边的名师,爱孩子更要动脑筋,好的想法更需要好的行为来支撑!希望从此后,你的孩子更出色,你的胳膊乃至身体更健康。
  对下跪的校长进一言:谢谢你,良苦用心的校长!但是,你错了。作为一个校长,你更错了!千万不要去学下跪的耍猴子的艺人。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个好的学校,作为校长更要去学习教育管理智慧。下跪的行为中的感化意义并不多,多得更是一种缴械投降式的束手无策。当然,你的下跪是为了学校的知名度,那有情可原。但是这种“知名度”能换来学校的建设资金还是络绎不绝的参观取经者?学校的知名度很重要,但不在“怪招”,而在于踏踏实实的励精图治,在于成绩骄人的工作业绩。千万不要再下跪了,还是辞掉应酬和酒局,去躲在书斋里看点教育管理智慧的书籍,去深入老师学生当中去调查研究,去到外边的成功学校去虔诚地学取“真经”。
  对让老师们捶打自己画像的校长进一言:先不说效果如何,先承认你这种为了管理好自己的学校不惜献“身”的精神,把自己的画像甘愿让老师们打个痛快淋漓也算难得之举。但是,随之疑惑就来了:既然有这样的慷慨之心,为何不下功夫让老师们消灭怨言、将压力降至最小值呢?为何不认真坐下来研究治校方略,达到一种“老师们开开心心工作舒舒心心创业的和谐境界”呢?我们承认压力的永远存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通过努力工作会将压力降至最小值的。我们不承认怨气的永远存在,作为校长,依法治校,一碗水端平,励精图治,赏罚严明,谁还会有怨气?治校需要务实,少搞花架子。建议:对内修自身,对外多学习,让制度使得教师们快乐着,而不是凭借发泄后而快乐着。
  总言,为师者也罢,教育管理者也罢,倡导还是多学习,多借鉴,多调研,多思考,让那些“教育怪招”走开,让那些自残式的教育感化手段走开,让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走来,让真正的教育智慧走来。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dk 于10-11 15:34发表评论: 第2楼
  • 如果这些教师和校长们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会落到这样的无视自己尊严的地步吗?请每一位在准备批评教师的所做所为的同志,先去站在教师的角度想一下问题.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有苦有痛有无奈.面
  • 111120 于10-11 13:15发表评论: 第1楼
  • 其实,我们的教育理论之一就是情感感化,但不能不分情况的一味靠惩罚自己来达到感化的目的啊,这也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啊,只不过对象变成了自己,最后还是没教育好学生和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