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课程背景下的2008年新高考研讨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1/21 8:43: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77

  郁炳隆教授报告:一、现时新课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结果。
  二、新课程强调语文是实际性很强的课程,强调与生活的联系。
  三、新课程与以往教学的不同。
  四、语文的根本目的: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因此高考从语音考到语病,战线太长,不能体现语文高级阶段的特点。
  语文处于被漠视的边缘化的尴尬处境。语文就是低分的命吗?救救语文!
  何永康教授报告
  一、08年高考是关键,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和江苏省语文高考政策的走向。
  二、关于08语文高考几个看法。
  1.考3个小时太长,要缩短。总分160分,作文肯定加分,最多100分,最少70分。08年语文高考基本形成共识,70分。
  2.选修课本必考,否则理科生就不学了。
  3.40分附加分的个人理解:不想整小孩子了;全部考选择题可以考虑(大学文科招生有选择题,送点分数,减轻负担)。考文史知识要慎重;考文言断句,用斜线断句可以试行。
  如果考阅读,可以考考古代的白话小说,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葬花等。海南省的“林教头”的阅读得到普遍的赞同,特别好的是第四题。教纲和考纲矛盾,考纲说了算。
  4.语文试卷的阅读量要大大缩短。语音成语可保留,病句没有必要,可以去掉。小现代文阅读不能回到自然科技文阅读,折中一下,考社科文。但不能太长,让人太难受。
  5.考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大进步。诗歌鉴赏应当是心灵的遨游,但高考铐了起来,诗歌鉴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保送题目好:诗歌三种说法,选择一种欣赏,较好。
  6.2007年作文命题有点虚,但空灵,让学生各展其长。报送国家命题中心的七篇作文是从五六十篇作文中精选出来的,第一篇是体现政策,第二篇是导向,三和四绝文,第7篇“猪”的是奇文。
  作文得分在44分保险分已是老皇历。骆冬青带领30多人的生力军45分以上的全部看,54-60分的有专人查,36分一下的由我带人亲自查。一定要把作文阅卷的质量搞上去。
  要重视像《割麦》这样的文章,写作要面向生活写作,要写自己的酸甜苦辣。
  要注意认真读考题,南通考了类似的作文题,但“飞翔”和“怀想”不一样。写自己的生活能得高分,写古人只能50分。
  骆冬青教授报告
  命题是是过去时,不是未来时,因此只能谈07年试卷分析。
  1、拼音,熟悉的不能考,考的不能他熟悉。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美!今年出题理论:要考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的字。
  2、成语最好不要考,创造错误太痛苦。
  3、病句,特定的上下文特殊的理解不是病句。
  4、小现代文,考概念、判断、推理。文字重复增加了阅读量。让学生自己来判断、概括、推理是个解决办法。
  选文是论述文(包括杂文)。科技说明文就是论述文。
  5、文言文,以往考二十四史(以“前四史”为主),后来有的从《史记》切碎拼接成文。也太好。二十四史以外的“野史”可以考虑,本来想找小说,叙事生动的。
  6、诗歌,相当麻烦。
  7、名句,要考名篇,不要只有一两句。
  8、现代文,能不能考小说?07年试题,研究性、探究性的题目没有出现。
  9、语用题,不应考。仿句题目太牵强。应适当减少,甚至不考。
  10、作文的命题思路:
  ⑴比喻性的思路,是很低俗的。看山即山,看山像女人,什么话!
  ⑵矛盾论,关系型,已陷入庸俗辩证法的泥坑,是滥题目。
  ⑶情节型的,如上海题,写议论文难。但这类题目颇受好评。
  ⑷哲理类,太玄了。“行走在消逝中”难做。
  ⑸带有诗意的,智情意的统一。
  “人与路”是一种因果关系,要避免矛盾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备考
  于树华
  一、需解决高考复习中存在的低效劣效问题。
  1、光讲不练或讲得多练得少。
  2、不看学情,一味“狂轰滥炸”。
  3、没有计划。
  4、资料太差。
  5、练而不改。
  6、讲解不得要领,学生“雾里看花”。
  7、只顾整体,缺少个性的指导。
  二、需要对以往的复习方法进行继承和发展,并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三、需要重视并合理安排选修的教学和复习。
  四、需要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引起极大的重视。
  1、需注意引导拉近跟阅读文体的距离。
  2、需加强客观题中选项和文本联系的研究。
  3、阅读训练需循序渐进,由快到慢,逐步到位。
  4、重视对表达文字的修改和完善。
  五、需特别重视作文能力的提升,注意作文的升格训练。
  六、2008高考语文试卷相关部分命题思考
  1、从《考纲》规定的考点中选择几个考点作进一步考查。
  2、对选修内容作扩展性考查。如《史记》、《论语》、《鲁迅》等。
  3、偏重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七、关于探究性试题
  1、第一次在试题中出现了探究性题目。
  2、对试卷内容进行新切割安排,将长篇小说节选作为文本阅读材料。
  2008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和加试题浅见
  蔡肇基
  一、2007年课改省与江苏省高考语文卷对比分析
  1、试卷结构多样
  2、具体考试内容一致
  3、各考点题型变化不大
  4、语用创新题较多
  5、现代文阅读赋分增加
  6、最大变化在现代文阅读探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选用什么文本
  2、了解文体特征、表现手法
  3、理解重要语句的的含义
  4、筛选整合信息
  5、归纳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5、探究题
  三、切实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习惯和能力
  1、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文本解读、人文背景和特有解读三个方面进行。
  4、加强探究训练,教者要有探究精神。
  四、加试题
  不超纲,不重复前面的考点,有一定的创造性,切实显示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