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9位名师解读2008年江苏高考新变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1/29 18:08:22 来源:连云港日报 人气:734
语数外篇
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马长根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与2007年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和加试内容。考试能力要求在原有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要求,现代文阅读中探究能力的考查必须高度重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而试卷总分从150分增加到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连加试共200分,作文变成70分。此外,名著名篇阅读是一个软肋,因 此,教师要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选考历史的学生开设名著阅读专题指导讲座。
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寇恒清 《考试说明》中更加重视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试题由必做题与附加题两部分组成。必做题部分由填空和解答两种题型组成,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约占90分。和去年相比取消了选择题这种题型,增加了8道填空题。必做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它们在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4:4:2(去年为3:5:2)。附加题均为解答题,其中必做题2道,考查选修系列2中的部分内容(不在选修系列1中),选做题4题(在选修系列4中),考生只需从中选择2题作答。附加题部分也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它们在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5:4:1。
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孟庆忠 英语科总体比较稳定,局部稍有变化。分值从150分降到120分;词汇量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至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主观题在全卷中的比重增大,由原来的23.3%提高到现在的29.1%,对写的要求有所增加,书面表达字数要求从原来的120字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50字左右;将原来的“对话填空”改为“任务型阅读”,《考试说明》中提供了3个示例、4种设题模式,其中第二种模式与湖南卷2007年的阅读填空题型相似。
物化生篇
物理教研员、特级教师周中森 物理学科在能力要求上强调了探究能力;在内容和要求上突出了选择性,将7个模块分成了4个必考模块和3个选考模块;在试题类型上增加了简答题,去掉了证明题;在试题难度上,必考模块占80%,选考模块只占20%,明确了选考内容只出现在简答题中,不出现难题;在题型示例中更具针对性。考生要把握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的复习安排,必考模块复习难度不能降,而选考模块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性和全面性。
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殷志宁 除了时间和分值变化外,还有两点最主要的变化。在考试范围和内容上分为必考内容,约占90%,选考内容,约占10%。在必考部分的内容比例分配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分别上升了5个和3个百分点,而基础理论、实验、计算均略有下降。在考试内容上更加宽泛,如新增了活化能、焓变、熵变、平衡常数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此外,突出了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健康、生命过程、科学技术的联系。
生物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其柱 《考试说明》明确了知识内容考查要求A、B、C三个等级的具体含义,必修为21A:40B:9C,A和B层次达到87%;选修为17A:3B:0C,A层次达到85%。必修和选修的知识点之比是70:20。首次将实验内容考查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明确了具体含义,20个实验为13a:4b:3c。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生物学理论与生物学实验的比例由8:2调整为7.5:2.5。加大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政史地篇
政治教研员、高级教师宋恩辰 试题类型将由原来的五种题型调整为单选、简析和综合探究三种题型。从《考试说明》所提供的样题中我们还发现,单选题中包括了正误判断、组合选择和最佳选择三种类型;简析题选用了以往高考试题中的简答、辨析和论述题(略有变化)作为典型题示例;探究题保持了考查以学生为主体对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江苏特色。此外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历史教研员、高级教师刘俊利 历史学科考试时间减少到100分钟,试卷总分减少到120分。考试内容打破了编排顺序,必考部分分成“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三大块,将必考内容的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按专题打乱按历史时序重新排序,三大块所列专题分别为6个、8个、12个。考生还要重点落实在两种版本教材的交叉点。值得注意的是试卷没有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之分,选考试题每个模块只考一道非选择题等。
地理教研员、高级教师李水 2008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明确删除了涉及初中地理内容的考点,高考将更加强调对宏观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感知和对现场提供的区域案例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加工。自然地理约占40%~60%,人文地理约占40%~60%,原来的“地图和自然地理”改述为“自然地理”,说明将不再单纯考查地图基础知识,强调地图的工具性,重在考查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