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让我们学会居安思危(共五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08/2/13 19:20: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95
  雪灾让我们学会居安思危   丁刚
  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总会感受到气候变化的诡谲莫测,如同最近这场袭击了中国南方的雪灾一样,大自然以声东击西的方式寻找我们的软肋下手。气候变化不仅是我们在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面对的问题,更是我们今天早上醒来就要面对的问题。
  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发出这样的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潘基文的警告有些危言耸听,让我们想起电影《后天》里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将高楼大厦吞没的恐怖镜头。
  好莱坞的科幻片向来都是以危言耸听来吸引眼球的,但潘基文却不是杞人忧天。当大自然的脾气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时,当最先进的仪器、最有经验的科学家也很难估计灾难会以什么形式发生时,危言很可能就是忠告。
  没有人事先估计到印度洋大海啸的发生,也没有人估计到卡特里娜飓风的巨大危害,很多人也没有想到,今年的暴风雪会出现在中国的南方而不是北方,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交通、供电问题。对于人类生存了几千年的这个地球,我们知道得还太少。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防灾能力、预警系统十分先进,但面对卡特里娜飓风依然是手足无措,几天之间,一座城市竟被海水淹没,上千人死亡;地处北欧的瑞典原本以暴风雪为家常便饭,又有着世界一流的应对机制,但前年的一场暴风雪,却造成了大面积停电,座机、手机全部失灵,40多万户居民陷入黑暗之中。而就在我们应对南方的雪灾时,欧洲多国暴雪成灾,美国中部地区遭到狂风和冰雹的突然袭击,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当地大部分电力设施受损,居民无法取暖,没有照明用电。在中东,许多国家遭遇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大雪。雪灾也让各国措手不及,即使有抗雪经验的国家也不例外。这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十分有限。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依然是个小学生,还需要交很多学费。
  学者们喜欢使用“不确定性”这个词来描述未来的国际关系,其实,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来自于生态。自然灾害就像一个躲在黑暗中的敌手,用狡黠的目光寻找着复仇的机会,它对人类的出手已经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富有野性。它并不会格外关照中国人,而且它不早不晚,偏偏是在中国的现代化刚刚起步,也正是最需要稳定的时候,猖狂地活动了起来。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想,2050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现在起到那时,还有40多年时间,这无疑是生态危机愈加严重的时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违反常态的自然灾害,并由此引发许多我们可能会意想不到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的过程,会有很多来自环境、生态、社会发展等诸方面的新问题、新考验和新挑战,这场大雪灾又给我们上了一堂居安思危之课。
  危言有时会令人恐惧,但它也会让那些富有智慧、奋发向上的人具有一种忧患意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往往是在其变化之后,而不是在变化之前,甚至不是伴随其产生的,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最有可能把握未来的变化,才可能在遭遇灾害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高盛公司的风险分析师李兹伯格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一直试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是,风险管理不能完全依靠历史,你必须对前所未有的事件做出假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我们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我们只能把困难和问题预计得更充分一些,做最坏的打算,制定最详细的预案,以更多的努力来改善生态环境,以更多的努力为应对自然灾害踏踏实实地做好准备。
  暴风雪教会官员如何爱人民!   建 达
  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我们看到了人民政府的责任和许多人的内心。
  首先是高层,从总书记、总理到政治局常委,都到灾区一线,指挥救灾,慰问群众。接着又有许多新闻,报道灾害的无情和人间的温暖。一位贵州的网民,利用自己父亲发的一点电,上网写帖子,详细报告当地的灾情。据说这是当地第一个发布灾情的网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30名留守儿童到广州与父母过年,没想到本来只需要15小时的车程,因雪灾整整走了八天八夜还没有完。媒体刊文呼吁后这批孩子很快得到照顾,目前已经顺利到达目的地,与亲人团聚。四川自贡历来有过年办灯节的传统,可能也有许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今年的灯会却受到舆论的批评。为什么?因为缺电,老百姓家里一片漆黑,政府怎么能不顾民生而去办灯会呢?灯会在舆论的批评声中暂停……
  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风雪无情。有的时候,人类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界巨大的破坏力。但是,人间有情,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完全能够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让妇女、儿童、老人及所有人的脸上挂上欣慰的笑容。对灾害需要反思。反思,并非一味暴露阴暗面,而是通过灾害中出现的漏洞,检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检查我们的安全措施是否严密,检查我们防御灾害的手段是否科学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让所有的公仆都能在灾害中进一步学会爱人民,学习以人为本这个伟大的理念,学会“民生”这两个字里包含的深刻意义。
  要让爱人民成为各级官员的“第一反应”,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口头说说可以,真让他们付诸行动,恐怕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就拿自贡灯会来说,中国南方的一场暴风雪,使得许多城市农村断电,官员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电力告紧,任何形象工程都要让位于国计民生。可惜,某些官员的习惯思维却没有转弯,因此出现了媒体的激烈批评才宣布暂停灯会的结果。
  爱民、为民是现代社会官员的道德底线。罕见的冷雨冰雪是灾害,也是严峻的测验和考试。通过这场考试,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义务,也知道了在中国,新的为民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人”的地位已经大大地得到了提升,过去那些陈旧的的观念正在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灾难让我们蒙受损失,但我们从灾难中可以得到教训、升华灵魂、找到办法、避免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行动上,官员会有更多惠及全社会的意识上的进步——比如争取在每个细节上都想到老百姓的安全、方便和幸福,这才是我们从负面的灾害中获取的正面的收获!
  抗灾中,尤显国人可贵精神   王石川
  在湖南,又有2名电力工人在执行抗冰保电任务的时候殉职。42的郴州电业局职工曹响林,连续16天在恶劣条件中工作,1月29日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肌梗塞,倒在21米高的铁塔上,以身殉职。37岁的郴州电力工人肖建华,1月28日在抢修线路时,电杆意外断裂,也献出了生命。此前,周景华、罗海文、罗长民这三位抗冰保电烈士不幸殉职。
  死者已长矣,我们在潸然泪下中表达哀思和敬意,心中澎湃的更多是感动,我们看到抗灾的决心在凝聚。
  在寒风凛冽中,在雨雪交加中,在数十年不遇的暴雪侵袭下,有太多感人的场景,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平凡,然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责无旁贷,以五尺微躯换来一方光明,这五名殉职的电力工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他们背后还有着数以万、十万计的职工,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席不暇暖,争分夺秒……
  在当下,各行各业,尤其是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行业,谁不是忘却劬劳,一同融入抗灾的行列中?他们并不光鲜,也不夺目,他们并不伟岸,也不声名显赫,就是平常的一分子,然而却是默默无名的英雄。
  1月29日早9时许,全椒县交通局工会副主任王勇在值班70余个小时后,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
  风雪交通线,大写着英雄恪尽职守的浩气;风雪不归路,镌刻着英雄未竟的忠诚誓言。他们是英雄,也是寻常的普通人,高风亮节不因身份而改变,而因风雪而彰显。在热火朝天的抗灾中,那些默默在街道铲雪的人,默默洒盐的人,起早贪黑供应果蔬、食品的人,背后保障水、电、煤、气供应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还有一张张面孔令我们难忘,他们太平凡了,但他们在关键深刻迸发的能量令人震撼。灾难中,小人物身上跳动着英雄的心。这是炽烈的情怀,是伟大的精神,是蓬勃的力量。
  拿什么抵抗雪灾?需要决心,需要勇气,需要付出,更需要意志,需要不屈的心灵。暴雪纷纷,寒气逼人,我们要想互相取暖,就必须互相拥抱;要衣食无忧,就必须保障供应;要出行安全,就必须铲掉积雪;要安居乐业,就必须战胜灾害。一句话,我们需要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在天灾面前,没有谁不是弱者,但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在灾害面前,谁都不能无动于衷,优哉游哉,因为抗灾不是哪个人、哪个群体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众人的合力。这些平凡的人,具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和凝聚力,我们除了感动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触动,进而奋力抗灾。
  灾害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抗雪灾。我们不能只当听众,只做看客,行动起来吧,期待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出来,义无返顾,从自己做起,一起抗灾,尽最大努力把灾害的负面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过一个平静、温暖和祥和的春节。
  雪灾中,没有孤岛!   ● 范正伟
  雪灾仍在继续,但灾情正在缓解:全国主要机场均已开放,除贵州外各省高速公路基本恢复,滞留数十万旅客的广州火车站有望恢复正常,来自全国的救灾款物也正在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50年一遇的罕见雪灾一度造成许多受灾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中断、供水停止、燃料告急、食物紧缺……许多地方成了“雪中孤岛”,令人焦心。
  然而,连日来的抗灾救灾的感人事迹表明:雪灾中,没有孤岛!
  冰雪灾害中断了交通,冻住了水管,压断了电网,但是却不能阻断一双双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中央财政救助灾区安置群众恢复生产,累计下拨抗灾救灾资金2.93亿元,用于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紧急调动部队参与救灾,还调运4万多床棉被、20多万件棉衣运往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和广西……中国银行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青岛港向灾区捐款600多万元;山东、河南、云南电力系统纷纷调集专业技术力量奔赴湖南、贵州灾区;天津文艺家与企业共同为灾区捐药;哈尔滨人通过网络向灾区传授在冰雪上行车的经验……
  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在凝聚,人的精神在升华。全国上上下下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一双双援手让“孤岛”不再无助,一股股暖流为灾民驱走严寒。这雪灾中的援手,这严寒中的暖意,正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和衷共济”传统美德的赓续绵延,是“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也是拥有巨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体现。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不幸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在灾难中守望相助,让灾难中没有孤岛,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愈挫愈强的奥秘所在。
  经历沧桑和风雨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战胜艰难和挫折的人民才会更加坚强。我们也许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但我们有能力在和灾难的较量中夺取胜利,并得到精神的收获:1998年抗击洪水让军民的情更深,2003年抗击非典让人民的心更近,并由此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尽管灾情正在缓解,但雨雪仍在肆虐,我们依然面临着困难,我们依然需要战斗。不管怎样的困难,都不能磨灭一种信念: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只是可以重新获得的财富;而我们在抗灾中得到的,将是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力量。
  雪灾中,我们守望相助   谢卫群
  1月28日夜,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南方大部将持续中到大雪――这条消息,让人们本已紧锁的眉头,又打了个结。
  暴雪、冻雨频袭,令人忧心忡忡的新闻频频传来:电力中断,京广线南段停运;十余万人滞留广州车站,进退失据;多个火车站的车次延误,承运压力加大;南昌、长沙、贵阳等十多个机场临时关闭,出行旅客在机场受阻;众多省份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无数条公路上都有车辆和旅客受阻;一些城市断电断路甚至断水,成为雪中孤岛,有的大中学生不得不顶风冒雪,徒步返乡……更让人煎首焦心的是,有的省份暴雪预警在不断升级。
  被雪灾冻灾波及的人群多达7000万之众。本该十分温馨的年前的红火、返乡的旅途,就这样被大雪“搅局”了。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来得让多年来沉浸在暖冬中的我们,猝不及防。煤电油运全面告急,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严冬虽然冷酷,暖流也仍在人们心中涌动。百姓疾苦大于天,各级政府在竭尽全力,力保民生。“公仆”们在抵御冻灾的第一线奔忙着。温家宝总理亲往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涿州服务区,察看“运输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享受不享受‘绿色通道’政策?”江苏省委书记看望雪中值勤的交巡警,并立誓“水电气都是事关老百姓生活的大事,一天也不能缺!”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前往深圳银湖客运站,为助农民工返乡的免费大巴壮行。受灾最重的贵州省,则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武警、消防官兵以及青年志愿者等数十万人,奔赴各事故现场,抗冰救灾……
  在风雪严寒的日子里,这样的信息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灾害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在考验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在大灾大难面前,公仆意识强,干群关系就会格外紧密,信息公开透明的传递也会更加顺畅,党的凝聚力也会显著增强,百姓的抗灾自救信心也会大增。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只要心中真有公仆意识,就能够强化执政能力。只有“情为民所系”,才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当然,抗击雪灾,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需要百姓守望相助。当同胞被大雪围困之时,我们是否也能奉献自己的雪中送炭之举?比如,热情挽留暂时不能归乡的亲朋;为家门口的道路扫除一些积雪;不要违章占道,给赶路人提供一些方便;甚至担当志愿者,为滞留的旅客送上一口热水,为病弱者送上一碗热粥,为旅客腾个落脚的地儿………
  雪灾中,灾民生活面临不便,旅客无奈滞留他乡,焦虑在民众中蔓延。这时候更需要媒体的责任意识,及时沟通灾情信息,报道各方的救灾努力、灾民自救的方法,甚至是灾害中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南方的居民很少经历暴雪,缺少相应的知识及防灾能力,这个时候互通信息、互相传授经验就颇为珍贵。最近,一些东北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南方居民如何防滑、如何防冻,就让人心中一暖。
  总之,越是灾害逼近,越是需要冷静、团结,以我们的集体智慧,共渡冰雪难关。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guicaili 于02-19 09:04发表评论: 第2楼
  • 事迹感人,文章上乘。真我大中华精神。
  • CZK 于02-14 16:32发表评论: 第1楼
  • 罕见的暴风雪突袭南方,给南方带来了灾难.但是人间有情,政府,百姓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温暖着灾区.但是这种灾难不能怨恨自然,我们要真确看待是的本身,如果没有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毁灭,就没有今天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