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类栏目三足鼎立,《百家讲坛》能“讲”多久?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1 10:59: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92
  《百家讲坛》在过去的一年可谓是独领风骚,在创下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成功打造出了像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名流。但随着各大地方台讲座类栏目的相继推出,《百家讲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湖南教育台的《湖湘讲堂》、东方卫视的《名人讲堂》等接连推出,对《百家讲坛》形成竞争势头。
  现状 三足鼎立——
  《百家讲坛》开始“变味”
  在易中天、于丹、阎崇年、蒙曼等众多学术名流的带动下,央视10套《百家讲坛》的成绩和关注度有目共睹。新年,《百家讲坛》又接连推出《马未都说收藏》、莫砺锋《诗歌唐朝》等选题。然而,在追捧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出于带动收视率的需要,《百家讲坛》中所谓百家,已经变成了当红的几家,涉及面也从百家百科变成了只讲历史及人物;另外,自易中天、于丹之后,《百家讲坛》急需制造新星提高关注度。
  《名人讲堂》打“名人牌”
  如果说《百家讲坛》是把教授变成“明星”,那么《名人讲堂》则是把明星变成“教授”。该节目是以演艺明星在大学礼堂演讲为主要内容的谈话类节目,由明星来讲述他曾扮演过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抒发人生感悟。目前,濮存昕曾经讲过《我谈鲁迅和李叔同》、王刚、张铁林、于荣光、雷恪生等也都纷纷亮相。大打明星牌,确实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但该栏目已经被质疑缺乏深厚文化底蕴,有营养不良的硬伤,周播的形式也难产生持续的关注和影响。另外,从几期节目录制的现场情况看来,观众似乎都为“追星”而来,签名、合影忙得不亦乐乎,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文化上面的能有多少?
  《湖湘讲堂》异军突起
  作为“电视湘军”今年倾力打造的拳头品牌栏目《湖湘讲堂》,力图摆脱以娱乐节目笑傲江湖的“湖南电视印象”。《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谭伯牛《湘军传奇》、《胡遂评点胡林翼》等精品节目陆续出现,令开播不到一个月的《湖湘讲堂》受到了好评。该栏目“花600万买断易中天”的传闻也越炒越烈。不过从目前来看,几位主讲人的名气同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还有一定差距。从栏目名称看栏目定位,对于全国各地观众来说,必然有地域局限。
  成因 节目放低姿态才能红
  科教讲座类电视节目向来是阳春白雪,近年来却出现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名气人气堪比超男超女的学术红人,诀窍来自哪里?
  观念改变:讲人们听得懂的《百家讲坛》
  制片人解如光表示,专家、学者的雅文化要为大众所接受,必须蹲下来和大众说话,说大家都能听懂的。《百家讲坛》诞生之初,登台的都是杨振宁、霍金、李政道、丁肇中等学者,但却因为太专业而把普通观众拒之门外。随着《百家讲坛》摒弃了“上课”的科教类节目老观念,走大众普及的路线,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形式更新:娱乐化故事化引人入胜
  “选材娱乐化、叙述故事化、制作趣味化”也是科教类节目走红的三大原因。央视10套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初马瑞芳来《百家讲坛》试讲《聊斋》,听到一半,连编导都困了,后来大家改变了叙述方式,从抛出人物和疑问开始,一环扣一环地探究蒲松龄的创作思路,结果获得了成功。
  为使故事在讲述时更生动,还加入了资料展示、真实再现、视频特技等辅助手段,刘心武讲《红楼梦》时,有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像资料做辅助,秦可卿等人物生动再现;《探索·发现》的《清宫秘档》,向观众展现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本资料和影像资料,让人体会到真实与震撼;曾经在央视播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中,用动画形式展现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的壮观场面,增强了视觉感染力,提高了科教节目的“亲民性”。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ddd 于12-18 13:56发表评论: 第2楼
  • 湖湘讲堂也能与前两者并立?真是笑话,看过电视没有,没看过就不要胡说八道.
  • kho 于09-29 00:04发表评论: 第1楼
  •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