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创造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多个第一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23 9:15:54 来源:新华网转发 人气:396
在全国率先实行“自主招生”。
近年来,部分国内高校逐步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而在1978年科大少年班创建之时,科大少年班就实行了自主招生。30年来,科大少年班不断完善招生机制。在创办10年后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自主招生模式,并沿用至今。
科大少年班首创大学通识教育。少年班自1978年成立,就将学生本科学习分为基础和专业学习两个阶段,入学两年内学习基础知识而不分专业,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志趣和优势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类和专业。2000年之后,国内高校开始普遍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科大少年班首倡的大学个性化教育。中科大少年班最早实施“学导制”,聘请院士、资深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等,担任“少年班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成人成才进行个性化指导,突破了学制和课程教育的一般性规定,使得少年班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更有可能按照个人的学业进展和专业兴趣来开展学习和研究,以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这种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在当今高等教育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大少年班在高校中最早实施创新教育。科大少年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贯穿于本科教育培养的全过程,推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将教学和研究实践相结合。1994年,科大少年班全面实行了大学生研究计划,开设了必修课——科研实践,要求所有少年班学生结合各自专业、参加科大校内相关老师的科研小组,从事系统的科研活动,并以论文、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的形式计入学分。
新闻背景:少年班“群英谱”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跟踪调查,科大少年班30年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
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科大少年班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就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杨振宁先生曾经评价说:“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85级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近又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国际学术前沿。少年班毕业生已有18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3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士。87级庄小威在她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她曾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国内外工商、金融、IT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IBM、Intel、微软、杜邦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就职的就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78级的张亚勤曾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78级高峰目前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85级李逊,WebEx Inc.创始人和副总裁。在国内,78级郭元林现任紫光集团总裁,83级陈晓薇现任中华网总经理,他们都是投身国内工商界少年班毕业生的代表。(记者代群 熊润频)
新闻分析:为什么要办少年班?
新华网合肥3月18日电(记者代群、熊润频)少年班的创办,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创举,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少年班三十年历程中,质疑声从未间断。
有人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是“毁灭天才”;也有人认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是“不人道”的;还有人认为少年班是给少数人的“特权”,违背了教育公平等等。
带着这些质疑,科大少年班整整走过了30年,这在国内高校少年班中独一无二。为什么要办少年班?30年实践之后,科大人有着充分的理由。
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客观存在需要少年班等特殊教育模式。专家以我国人口规模估算,我国智力超常少年约有3万。这些超常少年在天赋、天资、素质上异于常人,常规教育很难满足其需求,需要更高层次的开导和指引,少年班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高端人才培养形式。
一位少年班毕业生对记者说:“媒体总问我为什么要上少年班?我总是反问媒体:‘我不来少年班,我去哪里?’当我的同龄人还在学习初一课本时,我已经学完了高中知识,难道我要用6年时间,把我已经学会的东西再学一遍吗?”科大少年班负责人说,科大少年班30年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实践证明了少年班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但是一个绝对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才学研究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至45岁。1978年以来,科大少年班的办学实践表明,遵循科学发现最佳年龄区规律,开展超常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少年大学生一般十三或十四五岁上大学,大学4年左右,硕士3年,博士3年,这样,他们在二十四五岁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比一般人提前五年,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比一般学生提前五年进入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这是非同寻常的5年,这些少年大学生如果继续努力,就可能在科学事业上为人类做出大的贡献。”科大少年班管委员主任陈卿说。
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言,智力超常少年是极其宝贵的潜在人才资源。探索适应智力超常少年的超常教育模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智力超常青少年的教育。如美国国会在1973年通过《天才教育法》,决定进一步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