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
作者:佚名| 时间:2004/12/8 10:31:04 来源:会员上传 人气:4729
《诗经》原称 《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诗歌305篇,孔子时代,《诗》已经被用为儒家学派的教材。汉代独尊儒术,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诗经》的主要笨,占全书的一半以上。它是周王朝15个地区的民歌,内容极为丰富。有的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的表达人民对剥削者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有的表现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恋,有的歌颂人民慷慨从军、团结御侮,也有的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主要是文人的作品,其中不少诗篇强烈讽刺社会的不公,具有一定的认识意识。
“颂”是庙堂的祭祀歌曲,数量较少,文学价值也不高。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铺陈其事”,即直接的叙事和抒发感情。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譬喻和比拟。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用别的事物作为开头,再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它更具艺术感染力。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性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中国历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
《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走向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诗经》的译本,广为许多国家的人们所喜爱。
--渊源和内容--
楚辞发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带有明显的楚国地方色彩。它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曾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应对宾客、起草法令,并两度出使齐国,主张合纵抗秦,深受怀王重用。后遭上官大夫等人诬陷,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再遭馋毁,长期流放在江南沅、湘一带。后来,因见楚国政治日益腐败,无法挽救,而自己忠贞爱国之志更无法施展,终于含恨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的主要作品主要有《离骚》、《九章》、《九歌》。《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全诗273句,2490字,反映了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以及坚持真理、奋斗终身的崇高抱负。诗歌描写上天入地追求理想的奇幻情景,构想伟丽,具有浪漫主页精神。《九章》共有9首,思想内容大体与《离骚》相同,在创造上则较多地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九歌》共11首,是屈原对民间祭神曲的再创造。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氛围的描述上,瑰丽多彩,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屈原之后,楚国的宋玉,以及汉代的若干作家,都有不少模仿之作,其语言及风格均带有楚地的地方色彩,西汉末年的刘向把他们编为一类,统称《楚辞》。
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和诗歌艺术的卓越超群,《楚辞》的影响极为深广。后代新兴的五、七言诗和辞赋等,无不受到楚辞的影响。至于我国历史上以屈原事迹为题材的诗歌和戏曲,更是不胜枚举。现在,屈原已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许多国家都有楚辞名篇的译本,人们广泛地传诵者屈原的伟丽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