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治安”新说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滕加军| 时间:2004/12/17 19:02:0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41
近来,笔者经常在听课之余听到不少青年教师慨叹:不怕有人听课,有人听课能上“平安课”;就愁没人听课课堂难“治安”。闻之,笔者深感不安,原来我们听的多是“平安课”,原来我们只重教法、学法之类的“硬件”,却忽视了最起码的课堂“治安”这一“软件”。悄悄考察我们的课堂,确实有学生“不安”的因素,诸如好动、好交谈,易分心、易冲动等。这些问题行为,就像“病毒”一样会对当前的或日后的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老生常谈,说一说课堂“治安”的问题。
A、课堂“治安”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治本为主,兼顾治标。 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中介层,是做人与成材的心理基础和机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多为外在的刺激所诱,因内心未能恰当吸纳、正确整合所致。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跟踪学生的心理,敏锐地发现、控制和调整好各种“刺激”,防患于未然。对于未能防范的问题行为则应对症下药,及时治标。
(2)泛化处理,保护自尊。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各种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防治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时,应尽量对“事”不对“人”,广而告之,广而警之;利用课外时间再作适度的个别教育,以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和师生之间的勾通关系。
(3)起于“归他”,终于“自省”。 教师要学会用语言创设投机、融洽的情境,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以作“归他分析”、归咎外因为发端,待赢得学生的认同情感时晓之以理,巧妙转换话题,诱导学生深刻“自省”。教师要审察其行,洞悉其“心”,及时化解其尚未“固化”的心理障碍。这样必能用功在课外,得益在课内。
(4)着眼发展,少作推论。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行为发展最富可塑性、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诸多问题行为及与其相关的问题心理并不代表学生发展的最终方向,都是可以防治的。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待之,切不能一叶障目,只凭当前片面的问题行为给学生作相命式的“定论”;须知任何消极的“定论”都会形成“负期待”,负期待则容易造成“负发展”。即使忍不住作出“定论”,也应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不把“定论”拿来示众,一棍子毁灭掉学生的进取心。
B、课堂“治安”有哪些常用手段呢?
面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行为,作为教师必须泰然处之,严格遵循“治安”原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治病救人”。
(1)声音调控法 就是通过变化音量(含静音)、语调、语气、语速,以不寻常的声音(包括以静制动的静音)唤醒学生的注意,使其自觉中止正在进行的问题行为。
(2)目光示意法 有些学生自作聪明,见缝插针,常常一边窥视老师一边实施问题行为。对此,教师可以针锋相对,在不影响其他同学注意力的前提下,用自己饱蕴慈爱与严肃的目光跟这些学生的目光交流,示意其“改邪归正”。
(3)贴身警戒法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就不妨来点强制性,教师可以一边组织教学,一边悄悄地近其身边,慑其心志,必要时轻拍其身或轻敲课桌以示警戒。
(4)自嘲感化法 当问题行为指向教师,教师可以不动声色地以自嘲的方式解围并感化学生,比如遇到值日生故意不擦黑板而招致许多学生议论纷纷、坐等看“戏”的情况,教师不妨来一句“今天是该我值日的时候了”,并泰然自若地擦净黑板。课后再对值日生施以适当的教育;切不可当堂借题发挥,大发雷霆,“砸”了课堂。
(5)幽默归他法 系指利用可能与问题行为相关的因素制造幽默,尽量将问题行为归咎于外因,比如当学生朝窗外“卖呆”时,教师可以顾左而言他:“该死的风景(太阳、风雨、雷电、花卉等),收起你的鬼把戏,下课我们才有工夫理你呢。”这样适度地幽他一默,有默契感的问题学生理当会愉悦地响应教师的召唤。
(6)双关暗示法 教师还可以随机利用教学资源中可以警醒学生自制的、理性化的信息暗示学生中止问题行为,如教学课文《“友邦惊诧”论》可以用“现在我们能够‘安心读书’了,应该‘安心读书’了”,教学《最后一课》可以用“我们不会经历‘亡国’的最后一课,因为我们比‘小弗郎士们’成熟多了”等来暗示学生。
(7)声东击西法 有时对问题学生不便施加明显的直接影响,就不妨“委屈性”地训导一下其他同学:“A同学翘尾巴了,是吧?你看B同学多守纪律,多有进步。”用此法须注意:一是先要让被委屈的A同学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忍辱负重地演好“苦肉”戏;二要悉心挖掘被影射、受教育的B同学的闪光点,不留一丁点儿的“嘲讽”的迹象。
(8)提供舞台法 教学实践表明:不管是出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出于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设法让问题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对于防治问题行为确是行之有效的最重要的方法。教师应学会当导演,让问题学生有适合他的“学习角色”,有适合他的“学习舞台”;努力培养和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一定会使其脱胎换骨。
总之,只要我们把学生“不安”的问题行为当作“问题”研究,就能做到“防之有门,治之有道”,就会避免令人遗憾的“期待听课”怪现象。
作 者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教研员 滕加军
电话:0523-----5685703 手机:13775662597
Email: tjj5685703@163.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