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透视教育怪现状引热议
作者:马利 时间:2008/7/16 8:53: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52
从第一集开始,这部电视剧就充斥着教育界的种种“反常”现象:众多考生家长因怕耽误孩子复试,对出车祸的林磊同学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当林磊的母亲得知教委拒绝了她的补考要求后,决定用救护车把刚刚抢救过来的儿子送去参加考试;车祸的肇事者是林磊的表哥林阳,制造车祸就是担心林磊考试超过自己;学生家长一家接一家地给老师摆“拜师宴”、送礼,希望老师多关照;家庭条件优越的左昊同学当着老师面,上学、放学全是专车接送;苏晨的家长请了长假到高中部听课好回家辅导孩子,每天啃馒头就咸菜充饥;林磊的母亲到人才市场请大学教授到家里当家教;爱国课,左昊带头花钱打卡走人;理科班的劳技课成了父母、爷爷、奶奶的义务植树劳动;张目残忍地把小狗从高楼上扔下摔死;理科班学习最好的苏晨和林磊也逃课去上网;班长顾冰害怕林磊考得比她好制造谣言污蔑同学,逼得林磊险些跳河……
■“90后”:参与评价发泄内心压力
很多“90后”的观众在看了《名校》后,不再是以“好看”、“难看”进行简单评价,而是结合自己的成长背景想得更多。
省会一名学生说,“我是1991年出生的孩子,现在是个面临升高三的学生。《名校》是我妈推荐我看的,她觉得对我应该有些教育上的意义。但看了这么几集下来,我觉得教育上的意义到不是很大,却让我更加厌恶了中国的教育制度。”
这名中学生很喜欢电视剧中的沃伦,支持他那样一套国外的教育方式。他说,与身边留学回来的同学聚会时也会谈论到这些教育问题,在国外需要很独立,很自主。
一位表达流畅的“90后”发表了这样的观后感:“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学校里很常见,我不排除真的有好学校,但《名校》其实暴露了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身上问题真的很多,包括我自己。我不喜欢上高中,我不喜欢老师,我谈恋爱,其实这很多错不能说全是我们的,其实我们压力真的很大,我们也只是想过得开心点。可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容许我们这样吗?我并没有想开脱什么,只是觉得这样的一个氛围不是我想要的,至少我觉得我活得不快乐,我很压抑,让我喘不过气。为什么不能活得快乐一点,轻松一点?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走上了歪路,我想真的该值得我们深思。大人把所有的责任怪罪在我们身上,我觉得不公平。或许我们表面是快乐,可是我们内心的苦他们看不到。”
在承认自己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也有同学开始反思其背后的深刻原因。一位同学说,“我也是一名‘90后’,目前在一所名气很大的高中就读。我感到这些现象也不是全没影子,有些甚至拍得还挺含蓄。这部片子还少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谈恋爱。晚自习后,学校角落里男生女生在一起,很不雅,这一方面这片子表现得不够啊!这片子确实是好,确实揭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学生、老师甚至是整个社会深思!我认为这所有的一切,并不全是‘90后’的责任,这些都是现在的家长、学校,还有现在可悲的教育一手促成的。他们的不适教育造成了现在的‘90后’,形成了一系列独生子女问题。可怜的‘90后’们就成了牺牲品。”
■老师:教育成了矛盾集合体
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关注这部电视剧,在他们看来,《名校》中的矛盾冲突涵盖了独生子女、社会竞争、考试制度、择校等很多现实中难以一下全部解决的问题。
一位教育工作者接受采访时表示,看过几集《名校》后,感觉这就是‘90后’的真实写照,很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择老师,自私,打架,冷漠,没有羞耻心,没有历史感等等。这些缺点真实地发生在这一代孩子的身上。很多家长、社会舆论把教育的责任加载到学校身上,也就有了名校的热捧,学生们可笑的举动只不过是大人举动的一个影子。
“其实‘90后’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独生子女的问题。家长只有一个孩子,都把孩子当个宝,家长给孩子塑造的环境成就了他们,而家长又是被现在的教育制度牵着走的。所以,学校往往只是一味地重视高分、状元、升学率等。并不是说不好,分数是衡量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人格是更重要的是不是?这部戏是一个艺术品,它的目的是集中反应‘90后’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为了让中心思想更突出,情节更跌宕起伏,就会把主要的问题集中起来放大渲染后拿出来。其实,有时候大家不要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全盘否定整个‘90后’群体,也许你看到的是‘90后’很小的一部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