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暑假作业

作者:山东省诸城市朱解初中 吴田伟  时间:2008/8/1 16:45: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82
  暑假作业一
  “经典日日读”
  [导读]
  简桢在《美丽的茧》一文的结尾说:“让世界拥有它的脚步,让我保有我的茧,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这种大度、这种从容、这种傲岸,在你读了本文后,你将会有很深的体会。
  高贵的哑巴
  葛红兵
  小时候,我们村住着一个哑巴。
  一天,隔壁的王婆当街大骂,原来,她家西瓜地里少了一只最大的西瓜。
  她在骂那个偷了她西瓜的人。
  那个哑巴“听到”了,他从家里抱来一只西瓜,放在王婆的脚下,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王婆沉默了。她不再骂了。
  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哑巴为什么要拿来一只西瓜,这只西瓜到底是他从王婆那里偷了,良心发现送还王婆的,还是他自己种的,送给王婆,仅仅不愿意王婆因为丢了一只西瓜就怀疑全村的人……
  他是一个哑巴,他什么都不能说。
  但是,我知道,他是高贵的,他的高贵在于,他什么都没有解释:他的愧疚也好,他的乐善好施也好,他是一个坏人也好,他是一个好人也好……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解释得太多了。你常常会说:你别说了,听我说一句行不行?
  你没有想过,一个人的语言,在面对怀疑的时候,面对揣测的时候,有多乏力?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为你作证。
  做一个高贵的哑巴。你的好和坏都在你的沉默里,你的悲和喜都在你的沉默里,你的真和假都在你沉默里。
  你不说,就不会有人问。你不去论断别人,就不会有人论断你。
  高贵的哑巴,你的沉默里有你的黄金。
  [读后一思]
  “沉默是金!”当你去为那些无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争辩、去解释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语言更加坚硬的东西,那便是沉默。有时候与其说沉默是一种逃避,不如说是一种品质。当老牛在田里一声不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时候,当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无话可说,了然顿悟的时候,当课本上的文字如潺潺的小溪淌进我们心田的时候,你能不说沉默是金吗?做一个高贵的哑巴吧,你的好,你的坏,你的悲,你的喜,你的真,你的假,都在你的沉默里,都你宽广的胸怀中,任别人去想,让别人去猜,随别人去议论吧!
  [作文魔法]
  巧用对比  妙趣横生
  “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看过奥斯卡颁奖晚会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著名影星章子怡一袭红装、来去如风的场面,在如潮的人群中如一朵绽开的玫瑰花一样格外惹眼。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对比的技巧。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屡见不鲜,如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百草园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进行对比,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对比这一手法呢?纵观文学名家的作品,不外乎以下几种:
  1.动与静的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安宁的心境必须由噪动的环境来对比。文中哑巴的高贵就在于他一言不发,没做任何解释,而这一点,却是在王婆的“当街大骂”的对比下突现出来的。王婆本来是理直气壮的——丢了西瓜骂骂街虽不文雅,但似乎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她的大骂却在一言不发的哑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让人觉得她“得理不饶人”。一动一静,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前与后的对比。
  在哑巴留下的西瓜面前,王婆由“当街大骂”忽然变得“沉默了”、“不再骂了”,这种前后之间的变化,只因为哑巴放下的西瓜和他的缄默,他的高贵品质在王婆的变化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3.疏与密的对比。
  本文的主人公是哑巴,然而对他的描写却是“惜墨如金”,“抱来一只瓜”、“转身走了”,仅此而已,相对而言,无足轻重的王婆却比哑巴的份量要重得多。
  这个故事是本文的主体,作者没有对人物进行过多的刻画,也没有对一件进行详尽的描述,而是只言片语,简简单单,相反,却在故事之后进行了大篇幅的思考和议论。
  一疏一密,一张一弛,反而让读者觉得有叙有议、意味深长。
  4.高贵与粗俗的对比。
  王婆仅仅丢了一个西瓜,就当街大骂,其粗俗之气让人望而生畏。最可笑的是,她竟然在连偷她西瓜的人是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破口大骂,窥一斑而知全豹,她平时的凶悍与利嘴一定是出了名的。哑巴是高贵的,虽然作者也曾猜疑过“是否是他偷也,良心发现送还的”,但王婆的瓜是地里最大的,她自然认得,如果真是那只瓜,以她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性格,她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哑巴冒着被人怀疑的危险从自家抱来一只瓜,转身便走,给人留下久久的回音。
  在写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会使对比的两个事物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刻画的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手法,必将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妙趣横生。
  2. 写作展台
  文中写哑巴听到王婆在骂那个偷了她西瓜的人时,作者并没有刻画哑巴的内心状态,请你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一下哑巴此时的心理,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300字左右)
  3.小小百草园
  [名人轶事]
  桃园笑语
  春暖花开,周总理和陈毅带几位随从去郊外踏青,途经一古式庭院时,大家纷纷停住了脚步。但见那院内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红砖绿瓦交相辉映,院外白墙上更题有“人面桃花”的千古绝句,众人正看得得意忘情,忽听陈毅高声问道:“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众随从面面相觑之时,总理已接上一句:“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众人这才醒悟,原来两位老总是在联句,不禁纷纷叹道不禁纷纷叹道:“妙,有趣!”
  妙在哪里,趣在何处呢? 妙在应景,趣在双关! 
  原来,上联中的“庄子”既指眼前的庭院又关古籍《庄子》,下联中的"汉书"既说院墙上的题诗又暗合书名《汉书》,真是相得益彰,妙趣天成!
  [文坛故事]
  吟诗祝寿
  一日,郑板桥应友人之邀请,到李公家祝寿。时值天降大雨,郑板桥因路途泥泞难走而迟到。友人们见他那副疲倦不堪的“落汤鸡”模样,都来与他开玩笑。问他因何来晚,他回答“雨也”;问他何以这副尊态,他回答“雨也”;问他拿什么做寿礼时,他回答仍是“雨也”。友人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时,只见郑板桥走上前来,抑扬顿挫地吟道——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李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此诗即景言情,前两句连用四个“奈何”,实为怪异多趣,以下又巧妙衔接,使首尾回环,更为难得。“滂沱雨”虽多,却不及李公的“寿多”。以“雨”祝寿,实为古来罕见。
  [名人妙语]
  妙诗巧语骂赃官
  邓雷仓
  一日,蒲松龄乘船外出,同舟还有一官、一木匠、一农夫。官本不廉,还要在人前摆谱。同船共渡中,他自恃有才,瞧不起船上诸客,一心想占他人便宜,便提出要对诗,对不上来者要替大家付船钱。 
  官抢先吟出诗一首:“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缎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绫缎纱。”诵完环视乘客,面露洋洋自得之色。木匠看不惯该官盛气凌人的傲气,接着吟道:“三字同头庙廊库,三字同旁檩椽柱,如果要修庙廊库,怎能离了檩椽柱。”船夫早已对官欺人的作派不满,也跟着诵诗一首:“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不是男人大丈夫,何人能识江海湖”农夫在一旁“怒火中烧”,早已按捺不住,直截了当地痛斥赃官:“三字同头屎尿屁,三字同旁稻秫稷。牲畜吃了稻秫稷,当众拉出屎尿屁。” 
  蒲松龄觉得大家骂得不深不过瘾,便入木三分地说:“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百姓声声哭骂咒,只因当道狼狐狗。”赃官听罢,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十分懊丧,只好给大家出了船钱,船靠岸后垂头丧气地走了。
  [趣味小测试]
  你能说出下列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吗?
  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              )
  2.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3.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
  4.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5.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
  4.我的地盘
  [校园小幽默]
  (一)理解能力
  一位数学老师把一个特别认真听课的学生叫到黑板前。 
  “戈登,想一想,四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一颗,桌子上还剩几颗?” 
  “几个姐姐?先生。” 
  “注意听!我把这个题目再重复一遍。桌子上放着四颗樱桃……” 
  “这是不可能的,先生!现在没有樱桃,现在是冬天。” 
  “戈登!我们假设四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来了……” 
  “哪个?” 
  “什么哪个?当然是你姐姐!” 
  “啊,我有两个姐姐,莫尼卡和英格。” 
  “这是一样的!注意,一个姐姐拿了一颗樱桃……” 
  “莫尼卡和英格是不会只拿一颗樱桃的,她俩总是什么东西都拿光。” 
  “但是,戈登,你爸爸只允许她拿一颗樱桃!” 
  “这是不可能的,先生。” 
  “为什么?” 
  “爸爸出差去了,两个星期后才能回家。” 
  “嗯,注意!我现在再把题目讲一遍,如果你再插话,你就到自己的座位上站着。嗯,桌子上放着三颗,不,是四颗樱桃,你姐姐从中拿了一颗樱桃,桌子上还剩几颗?” 
  “没有了。” 
  “什么?你怎么会答出这样的答案?” 
  “因为我吃了剩下的樱桃我最喜欢吃樱桃了。”
  (二)发成绩单
  母亲很生气地对父亲说:“你干吗无缘无故打儿子?”
  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因为他明天要发成绩单,而我正好要出差!”
  (三)你让谁去
  爷爷退休了,报名上老年大学。正读一年级的孙子好奇地问:“爷爷,您还读书啊!”
  爷爷说:“我读书有什么不好吗?”
  孙子说:“好是好,就是万一您学校通知开家长会,你让谁去呀?”
  (四)不打标点
  有一位同学作文的标点有一些问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话。老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可就是口缝不严,口水满天飞,小雨点直打在这位同学的脸上,出于礼貌,同学一直未发言。
  终于雨点太大,该同学不能忍耐了,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你光说话,不打标点,好不好?”
  [爆笑文章]
  给日本人拔牙
  一个日本人牙龈肿痛,于是来到了一个中国人开的牙科诊所。由于语言不通,日本人怕中国人不明白,就指指自己的嘴日本人说:米西米西。
  中国人听不懂,听成了没洗没洗,就想是不是来洗牙的啊?
  中国人说:要洗是吧?没想到日本人真听懂了,日本人说:要西要西。
  中国人说:我给你洗。于是中国人就给日本人洗牙了。日本人很生气,对着中国人发火。日本人说:八个亚路!
  中国人没听懂,听成了拔个牙喽,就想怎么还要拔牙,没见牙坏啊?
  中国人说:你还要拔个牙喽?日本人更生气了。捂着嘴继续发火。日本人说:扫嘎扫嘎!
  中国人又纳闷了,听成了爽啊爽啊,就想拔牙怎么还爽啊,真是变态,那爷今天就满足你。
  中国人说:好,我给你拔个牙喽。于是中国人就给日本人拔牙。
  因为日本人的牙齿并没有坏,所以拔牙的过程很困难,痛的日本人哇哇大叫。日本人说:死拉死拉滴。
  中国人本来还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帮日本人拔牙,一听这话,死拉死拉,这不是叫我往死里拉嘛,于是换了个老虎钳子,一使劲就把日本人的牙给拽下来了。日本人满嘴鲜血,痛的嗷嗷直叫。
  中国人拿来抹布塞日本人嘴里止血。日本人感激的说:阿里亚多。
  中国人又糊涂了,什么牙多?还有人嫌牙多的啊?那今天帮人帮到底,拔牙拔到光。按着日本人说:放心吧,你马上牙就不多了。
  于是中国人就把日本人的牙全给拔光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