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何时才能不矛盾

作者:死神来过  时间:2008/10/31 20:05:45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461

  10月27日晚,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其获奖作品分别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和麦家的《暗算》。消息传来,可以说连获奖者贾平凹先生都不感到意外。 
有报道说:“本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之前,这四部作品获奖的消息就在网上流传,结果证明所传属实。有网友根据以往茅盾文学奖的路数调侃——《秦腔》:众望所归的乡土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众望所归的民族史;《湖光山色》:众望所归的时代写照;《暗算》:众望所归的畅销小说。”
  
  尽管笔者不敢说其中有什么猫腻,但心中的疑团仍是无法解开。俗话说,文无第一。诚如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所说:入闱的24部作品,哪部获得茅盾文学奖都不会太意外,没得奖的作品也没有一部有遗珠之憾,“因为在近四年的文坛中,并没有诞生一部惊天动地的作品,好到让人觉得不获奖就没天理”。既然如此,在由20位评论家、作家经过为期六个月,对这些无可无不可的作品初评和终评,如此反复遴选和评比的结果,何以会如此容易被网友猜中呢?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茅盾文学奖还未公布之前,网友们居然早已从网上知道了评选结果。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出茅盾文学奖的诸多矛盾之处。
  
  对于此次评选结果,评论家程永新称:以往的茅奖好作品是少数,每年入选的四五部作品中有一两部好作品已经不错,而“这是唯一一届好作品占多数的茅盾奖,我认为四部中至少有三部都是很优秀的作品。”据有的作者调查,“贾平凹的《秦腔》听说的人不少,看过的不多,有的看了也是半途而废。”据笔者所知,读《秦腔》半途而废的,并非都是一般读者,其中甚至包括某些著名的优秀文学批评家。而评委中的谢有顺恰恰就是贾平凹的超级粉丝。让粉丝给偶像当评委,其结果可想而知。谢有顺表示:评委普遍认为《秦腔》进入比较艰难,但一旦读进去,就舍不得出来,场景、细节、语言,都很有味道,值得反复琢磨,是一部需要慢慢读,耐心读的大作品。”在笔者看来,茅盾文学奖之所以老是评出这么多的平庸之作出来,今天公布,明天这些作品转瞬就被遗忘。短短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茅盾文学奖评出的许多作品早已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从此不愿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谢有顺还提供了一个细节:评委会主任铁凝等几个领导,自始至终坐在那里倾听每个评委长达一周的讨论,尊重各种尖锐意见,并表现出完全不干涉的气度。“确实令我钦佩”。谢有顺先生真的是太容易感动了。在我看来,领导不干涉,这是保证任何评奖公正和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连起码的这一点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评奖?有谁听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对于领导的不干涉而如此感激涕零的?
  
  一个最重要的国家文学大奖,在评选的时候如此的没有悬念,且被说成是“哪部获得茅盾文学奖都不会太意外”,这样的评奖折腾来折腾去究竟又有多少意义?这至少让人感觉,此次的茅盾文学奖照样可能摆脱不了以往获奖作品同样的宿命,即热闹一阵子之后,旋即就会被读者遗忘,只有那些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们为了自己故作高深的论文和需要评职称的时候才津津乐道地不时提起这些作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