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记古诗文中的“度”和“渡”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 20:44: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56
  在检查学生默写古诗文时,发现有些学生总是记错“度”和“渡”,据调查能写对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的。这说明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弄清这两个字的用法,以至于不能正确识记。
  “度”和“渡”是古今字,先有“度”后有“渡”,在“渡”之前,凡是表示“过”的意思,一概用“度”。“渡”字出现后,“度”所承担的任务,一部分转给了“渡”字,其中“济”这一义项,由“渡”承担,这一意义上的区别,可以帮助识记古诗文中的“度”和“渡”。例: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塞。(孟浩然《早塞江上有怀》)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⑤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    
  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    
  ⑧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以上几个例句中,“度”和“渡”都是“过”的意思,例句①至⑤不是过江过河与水无关皆用“度”,例句⑥至⑩有渡水之意皆用渡。例句⑤中之所以用“度”,应是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知道“银河”名虽为“河”其实无水,故用“度”。
  按照上述方法,即使是没有学过的古诗文,也能分清该用“度”还是“渡”了。
  举例如下:
  ①饮马(du)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
  ②云霞出海曙,梅柳(du)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③道遇水,定伯令鬼先(du)……定伯自(du)。(干宝《宋定伯捉鬼》)
  例句①中(du)后接“秋水”故应填“渡”。
  例句②意思是早春渡江而来,为新梅绿柳染上了一层淡绿,因“过”的是“江”,用“渡”。
  例句③中宋定伯“过”的是“河”与水有关,也用“渡”。
  ④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du)(白居易《琵琶行》)    此句过的是时间,故应为“度”。    
  ⑤边庭飘摇那可(du),绝域苍茫更何有!(高适《燕歌行》)  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du)阴山。(王昌龄《出塞》)    
  例句⑤⑥中都与水无关,故应为“度”。
  另外,指“停船处”,皆用“渡”。
  ①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篙山作》)
  ③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④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温庭筠《送人东游》)
  (汉阳渡:古渡口名,在今湖北省汉阳,这两句诗写出了舟行迅疾,从汉阳出发很快就能抵达郢门山)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度”和“渡”的用法与古诗词中有所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度”和“渡”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分工:“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如年”、“度假”等,“渡”的对象是空间,如“横渡长江”、“摆渡”、“渡过难关”。要区别二者之间的用法,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度”是自然而然的,非度不可的,比如春节到了,你不想度也得度春节;而“渡”则须是主观努力,没有船就不能渡河。要“渡过难关”也得群策群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