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的结构体制

作者:佚名|  时间:2004/5/2 14:56: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50

  杂剧这种戏剧形式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
  元杂剧的艺术形式:每本一般由四折构成,也有再加一个楔子的。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但不能放在末尾。每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用同一宫调内的套曲,押同一个韵脚,联套次序有一定的规律,伴奏以弦乐为主。在演员的表演方面,已具有唱念做打的表演特点,角色也有了细密的分工,剧中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男女配角由冲末和贴旦扮演,此外还有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扮小孩儿的袜儿、扮皇帝的驾、扮秀才的细酸等各种角色。每一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在舞台表演上,演员除了唱以外,还有科、白。科是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白是道白,对情节、人物起连贯作用,以元代口语为基础,分对白(对话)、独白(说心里话)、旁白(背云)、带白(带云),而且必须先白后唱,这也是杂剧的定格。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助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