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忙着为秦始皇的身世翻案

作者:冯磊  时间:2008/11/28 10:24: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78
  现在不少人正在讨论一件事:秦始皇嬴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这个讨论,源于日前关于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的一则报道。媒体报道说,王立群在他的新书《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里写到了秦王嬴政的身世问题。为了查明其中真相,王立群曾多次跑到医院妇产科调研,依据现代医学知识及古代文献记载,最终确定: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不是吕不韦,而是公子异人。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对于学者而言,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这种话题,是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或者喜欢野狐禅的人所津津乐道的。王立群先生在自己的新书上市之际,拿这种话题说事,其目的显然在于多卖几本书、做做软广告。但是,这对于严肃的历史研究而言,却不是一个必要的和有益的事情:频繁为历史人物“翻案”,不断公布自己的所谓新发现,这种功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异人的儿子,这个问题曾让两千年来的无数人感到困惑。但如果仅从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怀胎12个月)推断,那么,随便一个初中毕业生都可以为之定案。没有谁可以经历12个月怀胎,从怀孕到分娩,其周期不到9个月。时间过长了,胎儿就有夭折的危险。秦王嬴政在母亲肚子里呆了12个月,是不可能的。或许,他本来就是公子异人的儿子。
  但是,今天距离司马迁写《史记》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这两千多年里,《史记》这本书究竟有没有被篡改过,人们并不确知。不仅如此,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素材本身也不是全部从正史中来。他得到的信息,未必都是真实的。关于秦王嬴政的出身,《史记》中可能出现两个错误。其一,司马迁确实写错了,嬴政确实是其名义上的亲爹的儿子;其二,司马迁缺乏医学常识,人云亦云,别人说是12个月,就写了12个月。至于秦始皇的出身,仅仅从民间传说中来,不可考。
  由此可见,在没有得到准确的资料之前,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能作为定论。估计相关资料也不可能得到了:秦始皇陵即使挖掘了,也没有办法找到他父亲的尸骨,至少没有办法做科学鉴定。任何一种猜测,都仅仅是个人的看法,与真正的历史关系不大。因此,这种讨论是毫无意义的。眼下,王立群先生公开说秦始皇的父亲是公子异人。这个说法,不仅没有实际意义,也未必可靠。
  实际上,古往今来,怀疑秦始皇身世的,不仅仅是王立群先生。王立群研究秦始皇的身世,做的基本上是无用功。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了解医学常识的人不仅今天才有。即使在古代,怀疑秦始皇身世的,也大有人在。不然,就不会叫做“千古疑案”。对于所谓“千古疑案”,明智的做法、也是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允许怀疑的存在。这样,不仅保存了历史的趣味性,同时也是相对科学的理性态度---秦始皇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没有人会知道,王立群先生想来也不会例外。最简单的医学常识对于有据可查、可考的问题是起作用的,但对于死无对证的东西,怎么能动辄就“翻案”呢?
  学术研究中的功利性,容易引出诸多歪理邪说。基于这种情况,后人不要动不动就忙着为前人的定论翻案,更不要对一些原本就捕风捉影的事情言之凿凿。否则,恐怕是要误人子弟的,同时也是要出丑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