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的备考
作者: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 时间:2005/1/25 13:07: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12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另外,上下联的停顿也必须吻合。如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下联的停顿处依次都是二字、二字、三字、二字、二字。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平声即古阴平、阳平,仄声即古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上下句中是相对的,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读来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3)词性相对,结构相应。上下联同一位置上的词,词性必须对称,句法结构也必须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如蒲松龄故居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性完全相同,句法结构也完全一致。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上下联的意义联系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如:“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②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两句衔接紧密,如流水不断,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学生撰写对联不严格要求平仄,属于宽对,但在撰写对联时要防止出现“合掌”、“同字”及“仄收”,以免影响得分。下面以2004年高考全国乙卷(四川等地)为例,进行说明:
“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如:“春晖盈大地”对“正气满乾坤”或“壮志写长空”都行,因为上联比喻引出下联歌颂,上下联互相映衬;若对“朝霞满山川”则上下联意思重复。
“同字”就是上下联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勤劳可兴家”或“民主必昌国”不错,但若对“诚信能纳财”则犯忌。
“仄收”就是下联以仄声字结束。如:“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对“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或“桃芬芳李芬芳桃李芬芳”都可以,对“人气旺家气旺人家气旺”则是明显的硬伤。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