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半个人的教育”早该休矣!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2/1 19:18: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73
自1977年恢复高考,高中就开始文理分科,至今已30年有余。起初,一般都是高二年级开始分科,后来有些学校在高一就开始分。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的中学文理分科。
关于文理分科之弊,很多人都曾经指出过。教育家梁思成早在60年前就提出,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就是说,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北大前校长许智宏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中学文理分科”,他表示,“现时的教育高中文理分科,在进入大学之后,接受通识教育,学生的功底不够。”可以说,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其他各界的人士,文理分科不利于人才培养早已成为共识。
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被叫停呢?其实,文理分科只是“标”,高考制度才是“本”。从根本上说,文理分科是一个高考概念——因为高考分类,所以中学分科;既然迟早要分,那就早分为妙,因为“早分班,早定向,早复习”。因此,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只能从改革高考制度入手。实际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作出过相应的制度改革。据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介绍,“当年搞高考改革,‘三加综合’,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但有的省市为了抵制或者因为想不清楚,搞了一个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不愿意解决中学文理分科的问题。”
地方教育部门为什么坚持“文理分科”呢?很可能是为了减轻考生高考的负担,因为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的门数越少、考生的负担越轻——这确实是“想不清楚”。其实,高考负担的轻重与考察科目的多少没有关系。十门都考,考生是满负荷的;只考五门,考生也是满负荷的。科目多了,各门课程花费的精力少一些;科目少了,各门课程花费的精力就会多一些。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绝不会因为高考课目的减少而放松。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8月5日,山东省教育厅曾下文,要求从今年秋季开学起,高中文理分科时间不得早于二年级末,并且逐步废止高中文理分科。
中学是否文理分科,是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它不仅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而且关系到教育是否“以人为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半个人的教育”早该休矣!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