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注意

作者:晨熙|  时间:2005/2/3 5:30: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387
  一、注意保留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不必翻译。例如: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004年上海卷)
  译文: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人呢?
  (2)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2004年辽宁卷)
  译文:于是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剌史一职。
  句(1)中的“尧…‘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词语,句(2)中的“铁券”“刺史”是分别表示物名、官职名的词语。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
  二、注意增补
  原文如果是一些省略句,那么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补充完整。例如:
  (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卷)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皆为(他)竭尽哀悼。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河南、河北等地卷)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句(1)中“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者(的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句(2)中“处”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就”,后面省略了宾语“其(代孟尝)”。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均应注意补充完整。
  三、注意—减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删除。例如: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年上海卷)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句中的“也”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予删除。
  四、注意对换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古词,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例如: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石头。
  句中的古词“终日”在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整天”。
  五、注意选择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多义词,翻译时应注意从其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例如:
  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福建卷)
  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取消,停止;(2)已经;(3)太,过分;(4)语气词,同“矣”;(5)通“以”。在上述义项中选择义项(1)最恰当。
  六、注赫用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语,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例如: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全国卷)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04年湖南卷)
  译文:在这个亭子上喝酒并以此为乐。
  句(1)中的“廷”“面”属名词作状语,应分别译为“当廷…‘当面”;句(2)中的“乐”属意动用法,应译为“以……为乐”。
  七、注意通假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翻译时应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例如: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004年甘肃、青海等地卷).
  译文: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给或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饭食。
  句中的“裁”是通假字,通“才”,应译为“仅仅”。
  八、注意固定原文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例如:
  (1)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2004年江苏卷)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句(1)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句(2)中的“为……所……”是固定格式,表示被动。
  九、注意调整
  原文是一些特殊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例如:
  (1)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004年福建卷)
  译文: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浙江卷)  
  译文: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句(1)中的宾语“何”前置;旬(2)中的介宾短语“于其族”“于其友”作状语后置。上述倒装句式应首先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
  十、注意意译
  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例如: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纱帽”。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kuro159 于04-01 22:29发表评论: 第1楼
  •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