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与2008年试卷结构比较及考点变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9/2/9 3:16: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7
6分
默写
古诗文为主(08考查到朱自清《荷塘月色》)
6分
2009年根据省“考试说明”默写共13篇(段)
文言文阅读
2道选择题(6分)
实(虚)词、文意各1题
1道翻译题(9分)
两句
15分
文言文阅读
3道选择题
实词、虚词、文意各1题
9分
2009年将文言翻译题设置在这部分
古诗鉴赏
6分
古诗鉴赏
6分
文学名著阅读
1道五选二选择题(5分)
1道简答题(二选一)(5分)
10分
文学名著阅读
1道五选二选择题(5分)
1道简答题(二选一)(5分)
10分
2009年根据省“考试说明”文学名著为8部古今中外长篇小说
文化经典阅读
1道选择题(3分)
四选一
1道简答题(3分)
6分
文化经典阅读
1道翻译题(6分)
1道简答题(4分)
10分
2009年根据省“考试说明”文化经典为《论语》《孟子》
论述类文本阅读
1道五选二选择题(5分)
2道简答题(7分)
12分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本各一篇
2道选择题(6分)
2道简答题(6分)
12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论文、杂文、评论等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
1道五选二选择题(5分)
2道简答题(10分)
15分
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或3)道简答题
17分
中外实用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2009年增加“探究”题
语言文字运用
2道主观题(3+7分)
10分
语言运用
3道主观题
10分
写作
70分
作文
70分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卷考点变化说明
南安市诗山中学 洪培欣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古诗文阅读集中到第一部分 有利于考生思维延续,易于把握语感。
(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篇(6分,4小题任选3题。每小题2对句子,均为给出上句补写下句)
2009年要求默写的范围小,要求明确,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应该提高默写的要求,如:给下句,写上句;注意容易错的字等。难点在“写”(错别字、漏字、顺序颠倒)。
默写考查范围:
《劝学》《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诗经·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具体请参考http://www2.upwebflash.cn/index282-img/showlog.php?id=75014)
(二)文言文阅读(15分,实(虚)词选择、文中信息的选择各1题各3分,均为四选一;翻译9分,其中4分题一句,5分题一句)
实(虚)词选择以实词为主,要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
文言文翻译比重增大,翻译考查以直译为主。
(三)古代诗歌阅读(即古诗鉴赏6分,两小题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分值比08年少了4分,主要的变化是文化经典阅读这一块,名著阅读依然保持1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其中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题5分;简答题两题选做一题,5分)
2009年省“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文学名著阅读”的考试要求:
⑴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选择题,五选二)
多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要求学生判断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每个选项都设置了两个错点,难度不大。
⑵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简答题,二选一)
简答题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概括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2009年高考文学名著考查范围:《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其中关于文意的四选一选择题一题3分;对思想理解把握的简答一题3分)。文化经典较08年分值少了4分,
考试说明相关说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
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的理解,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其选择项具有提示和导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文,降低了文化经典文本阅读的难度,能力层级为B;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能力层级为C。
“文化经典阅读”的复习则重在内容方面(翻译题已移到前面语段);不过,语言是基础、前提,语句都看不懂,何谈理解内容、评价作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论语》、《孟子》、《庄子》(《庄子》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论述类 必做题
(其中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题5分;简答题2题,分别为3分题一题、4分题一题)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选考题
(两个选考题均设: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题5分;简答题2题,分别为4分题一题、6分题一题——6分题为探究题)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任选一类,选考类,考生可以选择比较擅长的文本阅读。
选考题均设“探究性”题型,难度、分值都相同。“探究”的能力要求是2009年的新要求,“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文学类、实用类文章的“探究”,由于语体特点的不同,探究的内容、侧重点亦有所不同。这是2009年的必须攻克的“堡垒”。
在考场上,学生固然可以选做自己比较擅长的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但在平时复习确莫偏废一方的阅读训练,因为在考场上这两道试题的难易度难以确定,学生要准备充分,以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共2小题,其中3分题一题,7分题一题——7分题下设两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2009年的高考更注重对鉴赏、评价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考察。
六、写作(70分)
2009年考纲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2008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其中三个短语的顺序及名称提法有变。论述类文章是写作训练的侧重点;不过,擅长散文(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写作的学生也不必放弃自己的长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