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名句赏析

作者:方宝宝  时间:2009/4/1 13:01:3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6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是千古称诵的佳句,语句生动,构思奇巧,又赋予了景物以一种自然的理趣。在这真切的写景抒情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天刚破晓,一轮红日从江面升起,时至岁末,温暖的春天已到人间。上句写的是实景——一明一暗,对比强烈;下句写的是实感。构思奇巧千古称颂。同时又赋予景物以一种理趣——在真切的写景抒情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的力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被曹操永远锁在铜雀台中了。这种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发议论,是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也是他的抑郁不平,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一种感慨。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了再不能青春年少?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奔向西边!不必感慨“黄鸡催晓”莫为白发悲叹。
  “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与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语意相反,给人“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的警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月明之夜,佳节思聚之时,“人尽望”是何等的普遍之象,然而茫茫的秋思又落谁家?有期盼、有嫉妒,更有祝愿……。作者推己及人点明了入骨的相思,将这种普天之下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写作手法上,前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从“此事古难全”便可推出诗人论述的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有各自珍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是作者在问天、问月、问人生后对自己的进一步解脱,该句寓哲理于抒情之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表明了作者对天下人的衷心祝愿。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作者借中秋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传神的一句。鹅黄的春草破土而出,似有似无,远可见而近难寻,亦实亦虚的刻画了如诗般的早春,其心灵上的微妙感受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清新秀雅颇具几分神韵。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能有多远呢? 虽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流。将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呈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