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学生用生命敲响的警世钟

作者:老奎子  时间:2009/4/16 14:02: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74
  一纸规定很轻很轻,一条人命很重很重,然而,就是一张很轻的规定,却逼得一具如花的生命在经历了42天的煎熬之后,纵身从四楼的阳台跳下,化作一只天大的惊叹号悬挂在世人面前,引导着人们再度追问:为什么本是育人的中国教育,为什么屡屡害人?中国的教育真的病入膏肓了么?
  江苏盐城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宋锬,因在2月11日晚自修期间与同学“互相推了一下”,被巡视的年级主任发现,遂按该校高一年级部《关于整顿班级秩序和晚自修纪律的规定》判定违反“校规”,被“赶”出晚自修的课堂,成了全班63名同学中的“异类”。在此后的42天中,尽管宋锬和同学屡次向班主任老师和年级主任表达恢复晚自修的愿望,但始终被冷漠拒绝。
  “异类”的滋味,在一个16岁孩子的体验中,一定十分苦涩,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也一定重如千钧。从已经披露的有限材料看,宋锬和家长共同度过的那一段时光,堪称痛苦异常。这是死者一则很短的“日志”,题目叫“好累……”。“最近真的累了,学习好累,玩好累,就连咱喜爱的睡觉都累,不知怎么了,身累心更累……”
  孩子的母亲,为了替孩子争取被剥夺的晚自修机会,曾多次和孩子商量给班主任送礼,因为她隐隐感觉,是长期没给班主任“进贡”,才导致一次小小的惩罚延续得如此漫长而至今还无止尽。但是负气的孩子都“情绪激烈地”拒绝了家长的意思。
  在宋锬的物理本上,有人发现了这么一段文字:“作业都没心思写,太气人了!哪天穿个雨披,把他的车轮胎弄炸了;把一中都炸了!烦!!!想干掉丁向明!(此人即宋锬班主任)”
  一个曾经在初中时代多次被评为“三好生”的学生。一个曾经以682分的成绩被这所享有盛名的学校高中部录取的公费生,一个生性开朗活泼、喜爱篮球、崇拜科比和周杰伦的少年,却在一纸冷漠(并且不乏无理)的规定面前,在一群教书育人的园丁手中,就这么残酷而无情的被扭曲成了萌生杀机、报复学校和教师的危险孩童。在这42天当中,尽管我们再也无法弄清宋锬度过的是怎样一串悔恨仇怨痛感如天的心理历程,但是从他死前留下的最后一次QQ个性签名——“有些事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们约略可以触摸到这个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轨迹。“把一中炸了”和“想干掉丁向明”,不过是孩子内心一种极端怨愤和痛苦的情感宣泄,他并没在无奈无助无望的时刻,拿起任何报复学校报复老师的极端“武器”,在16岁的脆弱生命不堪抵御的深隐大痛面前,他最终圈定的是一个令人锥心砭骨却又不乏“善良”无奈的弱性选择——用自己如花的生命换取永久的安宁。
  没有鱼死网破式的壮烈,却留下了用生命抗争的长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聪明的时代,也是一个最愚蠢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这样写过;达芬奇也说过,“最富有同情的地方,一定有罪深重的苦难”。用这两段文字透视我们的教育,应该会得到很深的启发。
  一个日趋强盛的大国教育,本该是育人的殿堂,何以会在文明昌盛、科技发达的今天,流变成为一处耗费国脂民膏,背离民心民愿,戕害学生心智的害人场所,这真不该是一个民族说说而已的口头谈资,中国教育衍生的漏洞与缺失,甚至是比比皆是的体制窳败,已不是车载斗量,我们诟病自己的教育已经太多太多,只是至今都未能催生教育主管官员“革故鼎新”的激情与灵感,“百废”而“无举”的教育体制,使得原先就腐败丛生的各级教育已显得更加沉疴深重,病入膏肓。曾经长期困扰中国民众的“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三大疑难杂症,也因房价的逐步理性回归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凸显出了教育顽症的重重祸害。只要稍稍扫描一下教育范畴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会轻而易举地捋出重重问题——教育体制与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教育投入短缺的问题,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教育腐败问题,教育高收费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学风问题,学历造假问题,大学招生问题,助学贷款问题,中小学生补课问题,英语教学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像一个遏制人才培养的死结,非得在制度和体制上展开大的手术,方能让教育回归作为教育的本源上去,而这一动作,光凭教育部那些不中用的脑袋显然已经无能为力,应该像新医改那样,由政府协调,多部门设计,充分酝酿,集思广益,深刻汲取前几次医改片面维护医疗卫生部门与政府的利益,漠视百姓的就医权利与经济利益的失败教训,让新教改也焕发出“民生当头,快乐为本”的人性光彩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