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写作2009年高考浙江作文
作者:不详 时间:2009/6/8 16:01:37 来源:李六宏 转发 人气:1932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点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以写记叙文为佳。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地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浙江卷作文名师写作:老师,请听一片绿叶的诉说
我是1998年的最后一天到Q中学报到的。此前,工作关系一直在Q二中。1989大学毕业回到高中母校,一晃10年。其间经历进修、留校、考研的波折,心中最大的渴望不过是想找一个人生温馨的驿站驻足。
D老师的大名,我学生时代已久仰。他是省重点中学的校长、物理教学名师,我求学和最初任教都与之无缘,不能不说是心头一件憾事。冥冥中期待着与他有一次相逢,期待着与这位前辈乡贤的相识。
1994年秋,我从S学院毕业,留校学报编辑部。一日,学院公告栏里贴出全省重点中学校长前来培训的消息,一个念头闪过:D老师来了吗?作为后学晚辈,我可以见到他吗?
沿着楼梯,来到院办公楼三层校长们的住处。经过打问,推开向北的一扇门,一位干练精神的老师迎了上来。他50来岁,面容朴实却透着坚毅,个头不高,却给人威严。是他,Q中学的校长——D老师。我贸然出现,D老师没有显得惊讶。他说,知道我的一些情况,并且说出了我的名字。我在Q二中任教时,指导着学校的文学社,曾经和Q中学的文学社有过联系。
D老师说他1982年离开的Q二中,而我是1984年到Q二中上的高中,因此我们错过了师生之缘。当我提出希望D老师能给我们编辑的报纸刊物写点论文时,他谦逊地笑了笑,说自己校务繁忙,水平有限,但是可以鼓励学校的老师们投稿。
见D老师时,为了表达敬意,我特意买了盒烟,记得牌子是希尔顿。他说自己戒烟,一根未抽。他还婉拒了我请他吃饭的邀请。
1997年底,考研失利,自省城返乡的我,情绪低落。Q二中因种种原因,学校十分不景气。Q中学能接纳我施展自己吗?我忽然想起久违了的D老师,像第一次那样,怀着忐忑,我又一次找到了他。
在窄小简陋的办公室,D老师接待了我。听完我的叙述,他略作沉思,便开口:你来Q中学吧,我和教育局联系要你。D老师不容置疑的话语,传递给我的是莫名的感动,一股暖流在心间奔涌。
由于时任的教育局长从中作梗,我的调动被搁置下来。一年后,局领导变动。新任局长开明达理,而且是D老师的昔日弟子。经过D老师的大力斡旋和多方努力,我成功地调入了Q中学。
是D老师,在学校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给新婚女幼的我腾出两间宿舍;是D老师,力排众议,让我担任了当时学校最优秀班级的语文课;是D老师,得知我组织元旦手抄报展览,亲自把精心拟就的题词送上门来……
我年少气盛,言行有失的时候,是D老师,把我叫去,单独告我:学会夹着尾巴做人;我联系县作协主席和学生交流写作感悟,是D老师,坐在台下,坚持用心听完全程……
生活上,他给我父辈般的呵护关爱;工作中,他给我师长般的信任支持;思想上,他给我阳光般的抚慰指引。我曾经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题写过他,再次提笔,我感念树的浓荫,难忘根的滋养。
D老师退休后,我携妻女看望过他,那是某个大年三十的下午。就那唯一的一次,他还给家人常常说起:这娃有良心,还想着退了休的我……
D老师,你言重了。一支纤笔,难以尽述心中起伏的波澜,看到以上文字,想必你依然会谦和地一笑,会像以往那样给人说起我吗?惭愧的是,我的文字如此柔弱,小小寸草,怎报得你绵绵播洒的三春之晖……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