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三遭遇极限
作者:不详 时间:2009/6/16 6:55:34 来源:chencan555转发 人气:700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长跑的经验,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光,在那个时间段,你会觉得腿有千斤重,怎么都抬不起来;胸口闷得发慌;眼睛里一片迷蒙,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我的体育老师告诉我,这就是极限!而这一极限不仅仅在于生理,更是心理上的极限,处在极限中的人会觉得跑道很长很长,其实跑道仅有400米;
更会认为成功遥遥无期,其实只要坚持下去,迎接你的很有可能就是鲜花与掌声,而即使没有鲜花与掌声,但你突破了你人生中一段最难突破的“极限”,你的人生也将升华到另一层更高的境界,这多么像我们正在面临的高考,高三就像一场长跑,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面对属于自己的“极限”,也都要学会突破这难熬的“极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三则这样的“极限”案例:
案例一:许洁的高考复习似乎比其他人困难得多。原因无它,在复习最紧张的阶段,许洁的爸爸因病被送入了医院,“尿毒症”三个大字鞭笞着全家人的心。为了全心全意地照顾病人,母亲辞去了工作,一心扑到了医院的病床上,于是,家中大小的事情都落在了许洁身上,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奔波于菜市场和厨房之间。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子总是显得特别的忙碌,煮饭,洗衣,收拾房间,一样都少不了。于是,夜晚坐在灯下,许洁总是觉得特别疲惫,怎么也看不下书去。眼睛刚看到书本上,脑海中偏又想起父亲在医院受煎熬的情景,复习的进度特别慢,偏偏高考已十万火急,许洁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要被撕成两半了。
案例二:张涛最近觉得无奈极了。他是班上比较调皮的学生之一,以前高一、高二时没怎么好好学,基础打得不扎实,现在到了高三,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总算认识到了复习的重要性,可偏偏这时候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好像觉得自己哪里都差,又不知道究竟该从哪里着手,有时候心里急啊,急得要命,可是一到上课时间,他要不就听不懂,要不听着听着就跑神了,等到回过神来,老师的重点早就讲了一半了。张涛觉得,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学。面对同学们模拟卷上日益上升的分数,张涛沉默了。
案例三:王云是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在排名也一直属于中上等。可王云并不就此满足,她的每分每秒都用在了怎样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上来。同学们经常看到她今天又在宣传这种学习方法,明天又在看那本参考书,等到了高考复习最紧张的阶段,这可忙坏了王云。她觉得好像每本参考书都好,于是她一下子看这本,一下子看那本,不仅每本都看不完,还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同时,她觉得好像同学们的学习方法都不错,都值得借鉴,她今天试一下这个同学的,明天又试一下那个同学的。不仅自己忙得焦头烂额,而且成绩不升反降。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得不到回报呢?王云欲哭无泪。
由此看来,“极限”的存在形式是多样化的:许洁的“极限”,是在外界发生重大变化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症;张涛的“极限”,是在高一、高二基础打得不好的情况下面对高考而出现的心理焦虑症;而王云的“极限”,则是在众多学习方法的选择与找寻中迷失了方向后产生的……我的体育老师还告诉过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极限处理得越早越好,越往后拖,极限的时间越长,对最后的冲刺越不利。而只要过了这个“瓶颈”阶段,后面的路会好走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一位成功过来人的经验之谈,看看她是如何走好这段“极限之路”的:
挑战极限之延伸
绳索的力量
文思羽
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和一群同学结伴去看黄山日出,为了体验黎明时分太阳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我们决定晚上上山。上山前,我们几个还特意做了热身训练,压腿,跑跳,做伏卧撑,搞得我们的导游在旁边一直笑个不停。这位娇小可爱,老是喜欢咯咯笑的安徽女孩拍拍我们的肩膀说:“放心,没事的,抓着旁边的绳索就行了。”我们就这样在对“绳索”的期盼中“嘻嘻哈哈”地上了路。
那天晚上,月朗星稀,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小鸟的“啾啾”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只是脚下的路太难走,石子硌脚不说,还经常“活蹦乱跳”的,弄得我们时不时要做几个“滑翔”动作,每每听到有石头滑动的声音,导游都会在前面大声叫:“抓稳绳索,直往前走!”而所谓的“绳索”,不过是一条摸上去有些冰凉的钢筋绳而已。
最后,我们终于触碰到了绳索的尽头,而等待我们的是前所未见的壮丽景观:湛蓝的天空像是被抹上了许多白色的油彩,由远及近,由亮到灰铺陈而来,就在天际那个最亮的地方,突然跳出一个红点,接着变成弧线红线,在冉冉上升中变成小半圆、半圆、大半圆,瞬时猛地一跳,一轮红日冲出云涛,顿时光芒万丈,霞光瑞气,照彻天际,周围的山林也被点染成了金色,熠熠生辉。
而正当我们陶醉在迷人的景色中时,一个同伴大叫了一声:“快看!”我们回头看了看来时路,都倒吸了一口气:一条窄窄的山道旁边,是一面不见底的直壁悬崖,而山道的另一侧,则是那根锈迹斑斑的“绳索”,原来,我们曾经离死亡这么近;原来,生与死,成与败,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那天,坐在山顶上,吹着清新的山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段挥洒汗水与泪水的岁月,曾有过的那种落入底谷不得翻身的感觉,又在我眼前历历在现。记得高三那一年的寒假,我拿着总分只有440分(原始分)的一模成绩单回到了家,440分,这对我是什么样的概念?这是在当时上一个本科院校都挺勉强的一个分数,我的北大清华人大梦在那一瞬间掉入了悬崖,彻底破灭。
那个春节,是我过得最郁闷的一个春节,我甚至不能从脸上挤出一丝哪怕是假意也好的笑容,我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看不见周围人关切的眼神,也无视家人温暖的面庞,在我返校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一封信放到了我的旅行包上,我至今都还记得那封信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而只有坚定地往前走才能找到属于你的东西,其实我从来没有指望过你以后要如何出人头地,只要你过得开心就好,考不上重点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要坚强快乐地活着。”
我是在泪眼婆娑中读完这封信的。“考不上重点也没什么”,对啊,一次考试考不好,有什么大不了嘛,而高考,也只不过就是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考试而已,一次考不好还有下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突然发现心底长期存在的那块大石头不见了,我的心轻松了很多。而接下来,老天爷也开始把眷顾的目光投给了我,在我不懈的努力下,我的成绩开始出现了起色,二模、三模,我的成绩如三级跳板般一跃再跃,而我,也不会再为一次失利而一蹶不振,因为我知道,只有往前走,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只有握紧手中的绳索,你才不会跌入谷底,而我手中的“绳索”,是母亲心中那博大宽容的爱,她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你所看到的有时并不是那样,在你自认为已经跌落谷底的时候,也许正是上天在考验你意志力的时候,更很有可能是转机出现的时候,所以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失望沮丧蒙蔽了眼睛,而忽略了即将出现的美丽风景,走过去,前面是一片更美妙的天地!
而一个意料之外的“小插曲”更让我认清了我手中“绳索”的分量。高考过后,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同学打来的电话,一阵照例的问成绩询分数过后,我那位同学突然说道:“你不知道,有一次你妈妈来学校看你,那天我们正上晚自习,她不敢打扰你,也没叫你从教室里出来,后来她遇上了我们‘老罗’(高三时对班主任的昵称),‘老罗’说起了你,说你挺危险的,说不定只能上个专科,上本科就难了,还叫你妈多盯着点你……”我至今仍无法判断“老罗”那番话的“良苦”用心,但我想那时母亲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并不比我少,但她却始终把这些东西埋藏在心底,而让我始终相信:希望就在自己手中。那一天,在电话机旁,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到现在仍然十分感激这条“绳索”,因为它,我活得坚强而快乐。而您,找到了自己的绳索了吗?
挑战极限之经验谈
极限生存法则
武汉大学薛敏
“不分白天黑夜,做了无数的题目,分数为什么总不见长?”
“上次的错误改正了,这次又出了新的错误.错误为什么老是改不完?”
“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撑多久.真的很想倒下去,不再起来.”
这便是我们所称之为的“青黄不接”时期了——一个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身心都已经进入了上述的一种“极限状态”。就如在长跑的过程中,当我们跑了一千米左右的时候,感到自己呼吸不畅,两腿酸痛,脑子缺氧一片苍白,真想停下来不跑算了。
但如果坚持下去,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似乎又获得了新的力量,呼吸频率平稳了,步伐坚定了,甚至在最后的四百米,还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创造了别人认为是奇迹的成功。而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往往便在于你能否挺过这一时刻,坚持下来。只要挺过了这一时刻,你便会发现,所学的知识都已在脑子里归位,考试题目原来是那么的简单,成绩的提高原来是这么瞬间的事,而成功也会随之出现。
而如何挺过这一刻呢?坚持,我认为这是在“极限”中生存的最大法则。试想:只要挺过了这一刻,成功就在眼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向黎明前黑暗妥协呢?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自己首先不能乱了阵脚,课照听,题照做,所制定的计划也要按时执行。同时,对自己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调节,摆脱心理上的一些阴影和负担,会让你的学习更充满活力。
我把最近我从报刊上看到的一些好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天津一中心心理卫生医院的黄质诚医师认为,进行积极的自我想像,根据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愉悦的情境来选择自我想象的内容,例如过去某次大考成绩优秀的情节,以此来激发积极进取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绪;同时,有效地转移注意力,给自己的大脑减压,如活动四肢、泡泡热水澡、与朋友聊天等,通过大笑、大喊来宣泄自己的压抑。此外,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些都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好处。
而自信是让自己不停向前的最佳驱动力。成功是由每天的努力和付出堆砌而成的。我坚信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高考加分。我当时的成绩属于那种最不起眼的,但经过一天一天的努力,虽然卷面的成绩老不见长,但我发现,自己做题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题目,一看就知道有几种解法。认认真真改过的错误,在下次遇到时,已能做对(其实知识点也就那么多),出的错越多,发现的弱点就越多,弥补的就越多。就是在这样一道一道题,一次一次考试的征服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信心一步一步地增强,最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面临极限时期,很多同学变得怀疑和否定自己,“病”急乱投医,找来一大堆的习题集、参考书来做。我当时看到很多同学神秘地拿着参考书偷偷地做,心里也很慌张,怕自己因为某一道题没有看到而痛失高考,根本没办法安心学习。后来,我干脆不去看别人在干什么,只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老师讲的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都彻底地弄懂,成绩居然慢慢地上去了。
其实,老师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知道哪些题目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有效地应对高考。这一点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效的事情上,还可以排除心中的恐惧和慌乱,以最平稳的心态取得成功。况且,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原本就只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
最后,针对这一时期生理上的一些极限,比如说失眠、健忘、厌食等,告诉大家一些小窍门。对于失眠,我在睡觉前都会喝一杯牛奶,不仅补充营养,还有安眠的效果,也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同时,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想,今天的任务我已完成并掌握,明天的事明天再想吧,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样会让我每天晚上都睡个好觉;
又如视力下降,我会在课间闭目养神一会,或者看看同学们在干什么,活动一下眼球(有时看到别人手忙脚乱的样子,而自己却能以平静的心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笑看涛生云灭”,心理自然有种优越的感觉)。另外,多吃一点猪肝也有明目的功效。至于记忆力下降,我当时是每天吃一颗核桃,据说可提高记忆力,感觉自己好象真的记忆力提高了,也许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却让我每天拥有了好心情。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是我最喜欢的《双城记》里的一句话,因为作者笔下的光明与希望,始终要在黑暗与失望的前方,在此用这句话与正处于极限中的高三学子们共勉:相信自己,我能行!!
瓦伦达心态的神奇力量
本期坐诊专家:章剑和。教育学硕士,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首届名师。
问:我叫小星。别人都以为我很幸福,家里住着复式楼,父亲是博士出身的总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我是他们惟一的孩子。其实,我生活得一点儿都不幸福,父母对我的期望值过高,硬让他们心中的理想在我身上得到实现,而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对我失望甚至有点愤恨,常给我脸色看,有一次竟因为我各科考试都在85分以下而对我大打出手。父亲已经放出了话,如果我每次考试平均分成绩都在90分以上,并考上了重点大学,暑假奖励我到澳大利亚旅游,否则,有我的好看。你说,考试的时候,我怎么能轻松?
解答:从表面上看,学生考试“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实却有其必然性。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弱点: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时,心理就会紧张起来;而心理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
小星考试总达不到要求,频频“失手”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心理紧张。
其表现形式一是违背作息规律。据小星说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他考前分秒必争,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也要省。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生活作息不宜违背自然规律。考前生活,第一要符合自然规律,每天至少要保证6小时以上的睡眠。其次是要把休息时间排入复习计划中,不要吝惜给自己休息时间。每天吃过晚饭,看看电视新闻或翻翻报纸,不仅可达到休息、放松情绪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有助于考试答题。
其表现形式二是放弃体育锻炼。小星为了迎考,紧张复习,大有一刻值千金之感。可是,如果连必要的体育锻炼都停止了,对考取良好的成绩却是不利的。因为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会造成大脑皮层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疲劳,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休息来调节和恢复。如果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10至20分钟的体育锻炼,使脑神经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恢复,再进行复习,学习效率便会明显提高。
同学们切记:要取得稳定优秀的学习结果,除了学习努力,还需要有稳定的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对于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这种瓦伦达心态。
首先要少考虑考试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过分关注于成功、胜利、荣誉、地位,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其次,要少考虑考试的失败。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会有失败,如果对考试后的失败过分地考虑,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从瓦伦达身上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他在最后一次表演中从钢索上坠下致死就因为他有了患得患失之心:“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以,面对高考,同学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这点特别希望家长理解),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各种考试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