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弊多利少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20 6:25:42 来源:ling00012320 转发 人气:289
笔者以为,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为业已存在的升学腐败再开方便之门。首先,中学校长抵挡不住地方党委、政府的权力压力。无论是学校发展,教师待遇,还是校长个人的官帽。校长不听话,都是岌岌可危的。即使是纪检、教育、审计、税务、物价等要害部门,学校作为弱势单位也是得罪不起的。其次,在金钱、亲情、美色、甚至是学校教师压力下,中学校长也难独善其身。现在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不是权力太小而是权力太大,并且往往是监督的真空。最近几年媒体上公布的中学校长倒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之下,并不是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任务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最终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成为了浸染着权力、金钱等腐败行为的包装。
其次,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在现阶段,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如此。经济发达地区的省重点中学,处于城市的重点中学往往是教育设施先进,教育资源充足的。相反,一些老少贫边区的重点中学教育资源缺乏,师资严重不足,教育信息不畅,办学水平就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入选北大的实名推荐行列,前者处于优势,后者必然处于劣势。推荐的前提失去了公平,推荐的过程和结果也就不存在公平。此外,降三十分录取,如此大的幅度,使本来就失去公平的天平更加悬殊,让考生和广大家长难以接受。打个比方:假若北大的最低录取线是630分,有的考生629一分之差都不可能录取,而所谓的校长推荐却可以600分堂而皇之地享受政策的阳光,进入最高学府北大。如此激化了社会矛盾,损害了考生和家长对我们这个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期待,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再次,降30分录取并不能保证北大录取到真正的人材。北大此举无非是想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弊端,让那些能力强,平时成绩好的学生,避免高考发挥失常而与北大失之交臂。实践中北大的理想主义,必将被中学校长的现实主义击破。对于一些名牌重点中学来说,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考取北大与清华本就不成问题。学校为了争得更多的北大录取名额,这部分学生学校一般不会推荐,而推荐的重点是那些处于北大、清华录取线边缘的学生。如此,北大录取真正人材的愿望只能是一厢情愿。
自从恢复了高考,竞争就一直激烈。虽然扩招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有所缓和,但是,考取北大、清华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反,在今天是愈演愈烈。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在制定一项事涉全国人民受教育权的政策时,应该考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