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改:西方理论——只作参考不能移植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2/21 21:43:48  来源:流浪客 转发  人气:367
  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在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时就当下的语文教改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提出了“语文教改纯粹横向移植西方理论是不科学的”观点,引发读者的关注,为此本报记者又采访了沈阳师范大学的冯旭洋、杨利景、王晓霞几位教师,请他们就此观点发表了个人看法。
  语文教改改变一直在进行中
  要谈论语文教改方式西方化是否可行,首先要明晰语文教改的现状,理清语文教改都涉及了哪些问题?
  语文教改可以说已经进行了30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把搞得像政治课的语文教学恢复到正常状态,到90年代后,开拓语文教材领域、改变全国统考局面都成为语文教改中的重大突破。新世纪后,语文教改新课程则提出了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愿景。新课改更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等。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杨利景老师介绍说,语文新教改的宏观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但在怎么转化的具体实践中,并没有一个可遵循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也没有一定之规。因此,在语文教改推行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学校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许多方法和试验都是在摸索阶段,亟待从理论上进行升华。杨老师认为,始于世纪之交的语文新课改,主要由两个因素予以有力推动,其一是教材,其二是考试。从语文教材看,打破了原来全国统一教材的格局,各地区、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学校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语文教材,而语文教材的多样化可以吸收融会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把这些新成果有机地融于语文教学体系。从考试来看,从全国一张高考卷变成各省自主命题,考卷的命题形式变得丰富多样,通过考卷的命题形式的变化深刻地影响日常的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因为升学压力,会研究考卷命题,并最终回馈到课堂教学中。多年参加高考语文试卷阅卷工作的杨利景老师说,近年考卷中出现了大量的探究题,这些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从个人角度谈出道理即可得分,这些题目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解读问题能力、是否形成自身的观点等,这就是语文新教改在潜移默化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改变一直在进行中。
  语文教改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关键
  尽管,语文教改一直在进行中,但却是边改革边建设的状态,其理论不足的弊端一直是致命伤。用钱理群先生的话即是:“怎样建立一个民族化、本土化又是科学化的中学语文教育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理论界争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其中,如何对待外来的西方理论即是问题之一。
  采访中,沈阳师范大学的冯旭洋老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语文课程改革之所以没有如人所望的顺利推进、发展,与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知识生产的现状密不可分。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大体可分为经验主义、学术主义、“空降兵”和专业的研究四种类型。经验主义的研究是基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经验性的总结。但在主观认识能力方面,经验主义者相对缺乏理论基础,较少受到教育研究方法的专业训练,难以展开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因此,这种研究相对难以称为知识。学术主义的研究或是为理论而理论的研究,或是为实践而想当然的研究,因而也相对难以称为知识。“空降兵”是那些以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空降”到语文课程改革之中的研究者。这种研究因其“空降”的性质,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大,阻碍语文课程改革的可能性也不小。专业的研究主要是以理论、研究方法为指导而在实践中展开的专业化研究。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专业的研究最难也最可贵。总结这些研究的利弊,冯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改革不该也从未“闭关锁国”,所有的研究都是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都是为每一个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因而也都需要得到关注。但专业的研究者必须审慎对待经验主义、学术主义和“空降兵”的研究,对待西方理论更需要具有专业的“鉴宝”能力,能够去伪存真。
  引进西方理论是必须的,但要明确哪是需要的
  在对待西方理论的问题上,杨利景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事关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孙绍振教授的话当然不错,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都必须基于本国的具体国情和教育实际,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完全照搬西方理论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来,目前语文教改过程中出现的“移植西方理论”的现象又是正常的,甚至是教育发展过程中逾越不了的必然阶段。对此,应理性对待。
  杨老师说,从母语教育的特殊性上说,中学语文教改似乎没有必要引入西方理论,但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学科,还有与其他学科相近的共性,也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比如,也许我们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唐诗宋词,是汉语语法,但是教师如何讲授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授才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自己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可能又需要我们借鉴、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改过程中引入西方理论是必需的,在这个问题上的“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教育发展的滞后和延缓。在中学语文教改中引入西方理论是必需的,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取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其二,取决于中国语文教学改革所处的特殊阶段。目前正处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就是不成熟的阶段,就是多方摸索的阶段。我们面前没有现成的答案。这需要比对参照。所以,我们目前对各种西方理论的大量译介和引进,客观上完成的其实正是这样一个比对参照的过程。关键是我们现在的引入基本是一种“纯粹横向移植”,生搬硬套,没有消化吸收,没有扬弃的过程,这才是我们目前教改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之一。就是还没有明确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要的,这需要时间。既然如此,对于目前我们语文教改过程中出现的“纯粹横向移植西方理论”的现象,我们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之一。
  “纯粹移植西方理论”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沈阳师范大学的王晓霞老师则认为,比较的过程其实是两难的过程,但是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纯粹移植西方理论”的弊端会阻碍我们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课堂大多贯彻“文道”统一、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结合、在语文中生活与在生活中语文结合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讲,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学语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学会做人,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点、特点之一。西方的教育理念也有值得我们民族借鉴的地方:如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像、学会探究,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我们的教育应该“量力多术”、“盈科而进”。 (责任编辑:王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