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史宏大叙事背后的民意脉动
作者:佚名 时间:2010/3/11 11:13:23 来源:laoxu 转发 人气:348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80%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入学率不到20%。60年沧海桑田,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后的今天,同样有一组组数字:中国的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已经达到了约99%,青少年文盲率降到了3.5%。60年很短又很长,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取得了不俗成绩,正如有论者说,“中国用1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
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有几次节点不能不提。比如1977年恢复高考,数字显示,当时有570万人参加了考试。这是一次赢得民众普遍兴奋的事件,这是一次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契机。
再比如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值得提及的是,2001年1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毋庸讳言,实现“两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提出到实现,我们所耗费的时间不到20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发的《义务教育法》,则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令人欢喜的字眼,这也是无数先贤念兹在兹的理想。比如,梁启超,身为我国最早提倡推行义务教育的人,在他那个时代,这个愿景只能是奢望。众所周知,义务教育又被称为免费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其三大属性。对此,新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有相应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如今我们骄傲地说,我们实现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还有可能实现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当然,取得的教育成就可以为豪,但我们需要保持清醒认识,我们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欲实现多方面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革故鼎新,就需要尊重民意,捍卫民意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事实上,今年年初国家正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可以预期的是,只要继续改革,继续尊重民意,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王石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