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探源
作者:佚名| 时间:2004/5/20 19:17: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69
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辈称上辈或同辈相称,均用"足下"。《战国策燕》:苏代渭燕昭王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足下"之称始于春秋时晋文公称介之推事。晋文公(?-前628年),名重耳,献公之子。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奔翟。流亡19年,以秦穆公之力,得返为君。当年随重耳一起逃难的人分别都封官加禄,唯独把跟随逃难并割大腿肉给他充饥的介之推给忘了,没有提名。后经人提醒,重耳才想起来。于是派人去请介之推。谁料介之推早随母"逃禄隐迹"于绵上山里。重耳立即派人到山里去寻找介之推,但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日也没有找到。重耳心中十分着急,为逼他出来,遂命人放火烧山。然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树木烧光了,还不见介之推娘儿俩走出来。最后发现介之推已经抱树烧死了。"文公拊树哀嗟,伐而制履"。重耳每当想起介之推的"割股之功",便低下头看看脚下的鞋子,以示对介之推的悼念。重耳与人谈及介之推,总要看看鞋子,沉痛地说:"悲痛啊,足下!"从此,"足下"之称便广为应用,成为尊称对方的代名词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