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联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之我见
[内容摘要]
即便是"启发式"教学,也因其的单调而令学生感到泛味。只有在传统教学中渗透现代化教学,才能令教学手段在质上有一个飞跃,才能令语文科步出低谷,走上"复兴"之路。
[关键词]
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 联姻 电化 兴趣
"语文课,我在背英语单词."一位高一学生如是说。
"对于语文,无论你怎样'呕心沥血',都如暴雨前往稻田里撒化肥。"一位老前辈向我敞开心扉。
从上面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老师的言语,可以窥见一斑:在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数理化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而作为基础的基础----没有直接经济的语文,已受冷落。"急功近利"之现象不但表现在大人们的身上,而且在校学生也深受影响。无论是原始教育、古代教育,抑或是传统教学,其教学手段有一共同点:师说生听。即便是现在最为流行的"启发式"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框架。
"师说生听"固然有其优点,而其优点却恰恰是其缺点。离开了老师,离开了教室,学生怎么办?外面的世界是如此般丰富,而单调的黑板是难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从知识传授到智能发展,以"学懂"、"学会"到"会学"、"乐学"是现代教学重心转移的主要标志。面对既定的且暂时无法更改的教材,我们假如在教学中合理地渗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信会令学生在感受新科技信息的同时增加对语文的兴趣。
一、听。俗话云:十聋九哑,不能很好地听,就谈不上说。对于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可以通过录音机放音,也可以利用语音室,让学生在听觉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守财奴》一课,其一训练重点是扮演角色朗读。当时,我利用录音机放音,全体学生立刻被精彩的朗诵吸引住了。过后,平时不多开口的同学也踊跃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模仿。"书读百篇,其义自见"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而要想很好地朗读,就必须先很好地学会听。
二、视。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领悟课文,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图像、文字投放在银幕上。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又能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和理解课文。正如初中第二册中《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课,如果能用幻灯片把"人民大会堂"的示意图投影到银幕上,那么学生便可以调动视觉,理解也随之加深。特别是现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推出的教育专栏,我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里,选取与同学们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来个远程的教育。
三、视听一体化。实验证明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 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视觉是15%,单用听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 。因此,在小说《荷花淀》、《祝福》、《阿Q正传》,写景抒情散文《绿》、《荷塘月色》等课中我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起到了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给科技领域带来全新的突破;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领域也不甘落后,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纷纷建立起电脑室、电化教室,经济发达的地区,通过"互联网"把 三者联在一起,组成多媒体电脑教室,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传统单一的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的同步传输。这样一来,教师走下了讲台,键盘代替了粉笔,鼠标代替了教鞭。教师可以将自己屏幕的教材资料传给特定的、或所有的学生;可以选定任何学生进行其屏幕进行监看,或依座次自动监看,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透过远端键盘的遥控功能,进行双向互动式教学指导。通过"互联网",我们让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接受"网校"特级教师的指导。若果说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那么,网络肯定是教育界一个最大的福音!
遗憾的是,如今虽然许多学校虽建立了电脑室,但其作用似乎只在于一些简单的文字表格处理,电脑的功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我相信,如果教育部门的领导如能重视电脑对教育的加入,教学手段肯定会产生质的飞跃,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显现。只有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接轨起来,方能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外面的世界确实精彩,单调而泛味的"说教"再也不能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传统的教学中渗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语文科方可步出低谷,走上"复兴"之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