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写”——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作者:海林市第一中学 刘丽梅|  时间:2005/5/12 6:55:3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97

  我是海林市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丽梅,从2001年9月开始参加了“快速读写”这一课题的研究,当时是省级科研课题,后又成为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快速读写”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速读和速写的方法,养成爱读书和会读书,爱作文和会作文的习惯,使之能够形成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快的进行阅读和作文的一种能力。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搞活课堂气氛,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犹如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实验经历和感受:
  一、 快速阅读
  1、快速阅读的课堂教学既有模式,又可灵活调控。
  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不能僵化,但不能没有。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旧模式,建立新模式。但是,我在实验过程中基本采用这样的模式:   速读——整体感知——自我检测——深化提高——课堂小结。这个模式也随文章的体裁,题材,难易,长短等不同而灵活调控。如,深化提高环节:或者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讨论质疑,或者辩论争执,或者仿写精彩的片段……直至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搞清楚为止。
  2、阅读材料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每学期,我们语文老师都要从《语文报》《中学生学习》《作文与考试》等刊物,找一些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章,打印成稿,作为快速阅读训练的材料。如,《你抓住我的手了吗》通过记叙诗人挽救女孩生命的故事,揭示了面对人生挫折,应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的主题。构思精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波澜起伏,富有感染力。《母爱》描写了一头平时憨厚、忠实的老牛,为了小牛能喝上水,不惜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展示了老牛母爱的伟大,感人。人畜对照,人畜同理,人类和动物的母爱是一脉相通的,从而讴歌了母爱的永恒。这样的文章还有《生命垂危的金钱豹》等。《给匆忙走路的人》是一篇哲理很浓的散文,“匆忙走路的人”是指那些把宝贵的时光,甚至一生都用在等待一个好时刻到来的人,他们只是等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永生的眼睛》描写了母亲、父亲和温迪先后眼角膜的动人故事,赞颂了他们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小树的灵魂》通过对比,写出了小柏树的精神气质,启示我们人类要与生存环境抗争,要有顽强的斗志,不可盲目的抱怨、逃避。……
  学生从这些好文章中读到了故事,更感悟到了真挚的情感,人格的魅力,人性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面对挫折。
  每学期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名著,如《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我每年都鼓励学生借阅、订阅或购买《语文报》、《作文与考试》等刊物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接触结构新颖的文章。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章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感受。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时,及时指导学生感悟,鼓励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文章中的生词难句,圈点勾画出来,通过学习掌握它。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加强语言修养。
  3、快速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质上有很大的飞跃。
  “新课标”的阅读理念,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学生不仅仅阅读课外文章,更可以把方法用在阅读课内的文章上。
  如,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全文1560多字),初读课文3分多钟的时间,学生就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文义:
  生1:文章讲了爸爸因病去世,我一下子长大了的故事。
  生2:爱花的爸爸病逝了,我成了大人。
  生3:文章通过回忆,写出了父女之间的深情。
  生4:文章写了爸爸去世时,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
  精读课文时,以文章留给自己的印象为话题,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就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生1:文章内容生动,特别是赖床迟到一事,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至今还对我爸爸耿耿于怀呢。
  生2:文章写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严中有爱,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写出了父爱的纯朴真挚。
  生3:文章标题含蓄,耐咀嚼,很别致。
  生4:文章把眼前的事与回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有种起伏的美。
  ……
  这样的例子足以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有很大的飞跃。
  二、快速写作
  训练之初,我依据《快速读写教程》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按照基础训练——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快速修改的顺序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分体裁具体指导。
  课堂上我基本采用这样的模式:
  ⑴  写前准备:分发作文纸——出示作文题目及要求(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明自己的“审题”和“构思”方法。)
  ⑵  学生写作:开始计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作文情况,并做好记录。
  ⑶  完稿登记:前十名完稿的同学要到黑板前填写《作文情况展示表》(在课前画好),并指派学生算出前十名的平均用时、速度和与上次作文情况的对比。其他学生填写自己的《快速作文登记表》。
  ⑷  作文读评:由学生互评,推荐,朗读自己的文章,同学们评议,教师讲评。
  ⑸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课后,整理,装订成册。全班传阅。
  特别是互评活动,学生通过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既学习了别人的写作方法,又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还要给同学的作文写出恰到好处的评语,当读到了不顺之处还要斟酌词语为其修改,真是一举数得啊。这样一次作文训练下来,写一篇作文,读一篇作文,还要修改,拟写评语。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也培养了判断能力,纠错能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开始关注生活,对生活有感悟了,而且,很深刻。在一次“以‘绿’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郑春玲同学写道:生活不是戏剧,不是音乐,也不是诗歌。它犹如小河流水,安详从容,奔腾不息。它要求我们在默默的耕耘中向社会奉献自己,使自己溶入历史得到永恒。因此是儿童就该天真,而不必强行堆砌成熟;是青年就该热情,也不必故做伤感怀旧。生活就是真诚与朴素——就像绿色。
  快速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博的生活内容,也为快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反之,快速作文的训练又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二者珠联璧合。
  三、可喜的成绩
  通过快速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7月,在语文教研组长吴东光带领下研究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成果《让快速读写走进课堂》,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奖。我班卢姗同学的习作《生命的赞歌》(740字,19分钟成文)一文,发表在《快速读写教程》中作为范文。在全国“我最爱戴的教师”征文比赛中,我班的张洋等三名同学获奖,我也因此获得了最佳指导教师奖。在全国“快速读写教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课题组的第二届“快速读写”竞赛活动中,我班孟晓蕾同学成绩优异,我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04年中考中,我班张强同学以语文110、5分的好成绩夺得了语文单科全市第一,这个功劳是一定要归于“快速读写”的。
  回顾过去,我对“快速读写”课题研究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无法言表;展望未来我深信有“快速读写”这如源头活水的科研做先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前途辉煌。


  二00五年四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