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是智慧
作者:新舟中学 刘承德 时间:2013/12/3 8:58: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9
郑板桥十岁时,随老师出外游春,行至桥上,见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旋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吟后连声哀叹,可怜可怜!
过了一会,十岁的郑板桥说:老师,您不认识这位少女,怎么知道她正好十六呢?又怎么知道是被风吹落桥下的呢?又怎么看到她的三魂七魄随着波浪打转呢?老师无语。郑扳桥思索一会,沉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逐波涛。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道:你这样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作为。郑板桥驳斥老师的诗不好的理由未必恰当,但郑板桥有出众的思维逻辑智慧是毋庸置疑的。
应对一切麻烦的法宝就是智慧。一美术老师问一交白卷的学生:“你为什么交白卷?”学生说:“我画了啊!我画的是牛吃草。”老师问:“那草呢?”学生答:“被牛吃了。”老师又问:“那牛呢?”学生说:“牛吃完草就走了嘛。”
一父亲问孩子理想,孩子说是金钱与美女呀。话音刚落,挨了父亲一耳光和一顿臭骂。孩子思索一会说,我的理想是有伟大的事业与崇高的爱情,父亲转怒为喜,还把孩子夸奖了一番。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听说在拆并建的时候,一乡村小学要被拆除搬迁合并,当地百姓不同意,很反感上级政府的做法,但不敢对抗政府,很无奈。恰在搬迁时,一领导说赶快把旗杆砍倒,估计其意是把旗杆弄倒下来,好搬迁到新的学校去。群情激奋的群众很聪明,借机说这领导要弄倒共产党的旗帜,趁势一阵暴打,致使这领导致残,暴打者还无错。
我们今天都在大谈特谈创新,创新不仅是来自于知识,更是来自于思维的突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才是王牌。
一女记者到环保局采访企业乱排污,监管不利的事。局长暗示保卫人员,要千方百计阻止其入内,女记者自然无功而返。第二天,女记者两手往腰上一卡,两只杏眼一瞪,裂开喉咙大喊:“告诉你们局长,昨天晚上和他睡觉的那个女的来啦。”不到2分钟,环保局长面红耳赤地出来,赶紧把女记者请进去了。
女记者回单位一描述,大家轰堂大笑。正巧有位男同事采访某机关领导也是遇阻,正束手无策,听了女记者的讲述后,灵机一动,赶快奔向那机关,对办公室主任大吼:“告诉你们领导,昨晚和他睡觉的那个女人的老公来啦!”难见的领导满脸堆笑地立马热情地接见了他。
估计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了。明明输钱了,就说折财免灾;明明上当了,就说是交学费;明明失败了,就说虽败犹荣。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老师,过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实质就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智慧。教学又过分依赖课本、教参、辅助资料等,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是封闭了自己的思维,蚕食了自己的智慧。所以,很多老师越教越迟钝,越教越迂腐,这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我们今天不是教的少了,读的看的少了,而是读自然、思考自然,读社会、思考社会,读自己,思考人生少了;即脱离了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对周遭的一切思维领悟少了,自然智慧少了,生活就累了。
我们可以想想,老子、孔子、墨子、庄子,他们的阅读量远不及我们,那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思考多,领悟多,自然智慧就多。
我们今天很多孩子二三岁就开始学习,为何收获少?就是虽读得多、学得多,但思考少,领悟少,没有注重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多训练孩子的相似、相关、相对、时空、因果等的联想能力。
记忆不是教育,知识不是智慧。如今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