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家名校录取”热炒之风该煞煞了
作者:不详 时间:2014/4/3 20:01:18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326
这其实是对国外大学招生门槛的误解。别的不说,就以与国外大学招生相似的我国香港一些大学来说,近几年不是就常常有内地高考状元屡屡被拒的事情见诸报端吗?可见,这些大学的招生门槛不是很“低”,倒是用很有自己的“个性”来形容恰当一些。
再以因“狂爱吃泡面”被曼彻斯特大学录取的那位福州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他对泡面的狂热打动了招生官,实际上是他“尝遍各国泡面”的经历,让招生官看到了他的对目标的坚定和坚持。“有自己的个性,不随大流”这恰恰正是海外大学最为看重的。
即便如此,类似的事情也并不值得炒作。一个学生收到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海外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由他们的招生制度决定的。在那里,学生可以选择学校,学校也可以选择学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内地的高考状元会被拒了;换句话说,内地的高考状元也可以拒绝他们。这种拒绝和接受反映出来的其实不是简单的门槛高低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在海外的许多大学,由于自身定位的不同,而显示出各有风格、千姿百态的一面,因此,对招生对象上也是各有侧重。这和我们国内大学目前的千校一面有着迥然的不同,这也是我们的大学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过,相对而言,国外多数大学的门槛还是很“低”的,这与他们实行“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政策有关。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在“进口”处,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被十多所名牌大学“青睐”的光鲜的一面,而忽视了在“出口”处的严苛的一面,而不积极努力的话,几年后,我们的学生和孩子很有可能成为被淘汰大军中的一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例,据报道,该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本科生,但能拿到学士学位的不过600多人,平均每年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其中不乏世界各国的优秀学子。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类似的苛刻淘汰比例。多少年来,这所学校出来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名校的声望就是这样确立的。
当下,在面临海外大学招生季如火如荼的时刻,只是简单地跟风炒作“某某学生被多少大学录取”并不明智,甚至有些可笑可叹,既不利于了解西方的招考制度的全部,还容易引人进入误区,随着近年来此风的越刮越猛,的确应该煞煞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