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说点大家不爱听的
作者:孙海东 时间:2016/9/10 19:37:44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50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实在话,大学老师已经很难塑造孩子的灵魂了。大学老师的事情后面会说。
根据教育学的经典理论,一个孩子到了高中,很难有什么人能对他(她)产生重大的影响。没理论凭经验我们也知道,我们对小学老师、初中老师有一种亲近感。因为小学老师给一篇作文打了一个高分,从此喜欢上写作的不计其数。一个孩子到了高中,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他就是要逆反,反谁呢?谁管他他和谁反,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师还有家长。不逆反无法长成一个独立的人,没办法的事。
高中老师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高考分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类似于国家队教练和运动员。一个运动员再苦再累,国家队至少给了你希望,还给了一套队服,上面印着国旗和中国两个大字。当你累的想放弃的时候,你走出校园,衣服上的国旗和中国二字给你带来莫大的荣耀。不是爱国情怀给你带来荣耀,是高人一等的感觉给你带来的荣耀。好的高中的学生走出校门,校服上印着北京四中、成都七中,路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瞬间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当然了,国家队教练不是你爹也不是启蒙教练,不出成绩照样翻脸不认人。
孩子们在高中就知道了什么叫社会。高中唯分数论,公司唯效益论,奥运唯金牌论,国家唯GDP论,胜者王侯败者贼,整个社会都是喝狼奶长起来的。
对孩子灵魂有影响的是小学和初中老师,你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绝对是你一辈子的幸运。
其实,对孩子来说,真正的灵魂工程师是家长,是父母。言教不如身教,虽然是老理儿,还是引用教育学的理论来的有份量一些。《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说:“道德教育是中学与其它数不清的机构共同分担的责任,而在这些机构中,家庭是最主要的力量。而且,在这个领域,学校的责任是少于家庭的。”
有些家长觉得不对啊!我们两口子可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全凭自己打拼出来的,自立自强,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像我们呢,一定是别的孩子把我家孩子带坏了。我说几句,可能有点伤人,您姑妄听之。你自己打拼,是自愿还是被迫?你关心的、谈的最多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对官二代富二代羡慕嫉妒恨过?
作为大学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对我有个好评价我很开心,但是我有自知之明。第一,学生的基本素质本来就好;第二,学生的家教好;第三,我业务好,会教。没有其他的了。
大学是不管道德的,“大学应该只提供正确地辨别价值的能力,并且相信苏格拉底的名言:关于善的知识将引人向善。”大学保证提供的知识是善的就可以了。
大学老师的私德需不需要呢?我的观点是不需要。
1919年我党创始人、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去八大胡同嫖娼被人知道了,有八卦小报报道说陈先生与学生为同一妓女争风吃醋,北京城的一景啊。有道德高尚者谴责陈独秀。校长蔡元培发表公开信回应说:“嫖娼纳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做侧艳之诗词,以纳妾挟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啥意思呢?教授只要有专业水平,好好教书,不拉学生下水,这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要管。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太高,这个大学就办不下去了。
大学老师当然也有职业道德的要求,确切说那不是职业道德,应该是职业纪律。第一,别搞师生恋;第二,业务要过关,第三,认真教。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钱理群说的:“北大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荒唐在哪里了。
钱理群是中文教授,本身就存在三个先天的缺陷。第一、不是学教育的出身。大学老师不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大部分老师在大学任教靠的是专业水平,教育理论上岗前培训了一下,对教育本身基本不懂。我都是这些年自学的教育理论。第二、不是理工科出身。理工科的人有一套思维方式,顺藤摸瓜,不会家里灯不亮去找煤气公司的麻烦。第三、中文专业的人煽动性强。
利己主义者不是北大培养的结果,北大没那么牛,那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的结果,学生的人品和道德水准在进大学之前就定型了。
干教师这个职业,除了上课挣钱吃饭以外,总得有点精神上的追求。不光教师是这样,哪行都一样,这就是心灵鸡汤常说的职业和事业的区别。
以前把教师抬的很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这人很自私,我可不想把我烧了去照亮别人。我不想做孔繁森,当然我也不敢做王宝森。
很多年前,回原单位和老师们交流。我谈到我认为的教师之道是什么。
教师之道实际上就是菩萨之道,度人方度己。老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不是仇人,不是路人,不是商业合同的甲方乙方。教师要想度自己,一定要先度学生。作为一个教师,你牛不算牛,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那才是牛。当然你也没亏着,你收获了尊敬和快乐。
说了菩萨,咱说点低端的。不可能人人都是菩萨,菩萨也是从人做起的。说三点:
第一、不要树立典型违反人性的教师典型。什么深山一呆多少年了;什么老爹老妈病危守着高三毕业班坚决不回去了;什么上晚自习耽误孩子的病情致使孩子耳聋了。这些违反人道的事情不要宣传。
第二、让老师活的有尊严,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不要拖欠教师的工资。安居乐业,行行如此。
第三、让老师活的开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薪,这是正道,经济收入决定资源配置和社会地位。
最后给大家看一些报道的片段,算我给教师节的献礼,看了以后还能高兴的起来的,只能说您活的老敞亮了。
报道一:《中国教育报》文章《为什么男生都不愿意当中小学老师了?》
四川省成都市一所小学的常务副校长表示,分校目前共有49名教师,其中男教师只有9名。湖南省一所学校目前共有在编专任教师145人,男教师只有23人。在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33名教师中,男教师仅49名……
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山东、湖南、四川、浙江四省的140多所中小学中,绝大多数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较为严重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已属正常现象。
校园里面,男教师越来越少,就连男生都不愿意上师范了。
报道二、《中国教育报微信》给了几组数字:
数字1:2004年某镇一所中学当年报考的8个教师子女中,只有一个女生报了师范院校的志愿。
数字2:一个三代从教的大家族七个报考子女中,无一人报考师范院校。
数字3:2008年某乡一所中学当年报考的22名教师子女中,无一人报考师范院校。
报道三、教师子女不学师范的解释。
不管是“中国教育报微信”还是其他公众号微信给出的解释大同小异,我选了一个煽动性强的,搜狐网发的“良师通”微信上的文章,《教师子女:我为什么不报师范?》“良师通”自称是中国最大的教师交流社区,不知是真是假。部分内容如下:
一、“我就是考不上大学宁愿种地也不报师院”
教师的活太辛苦,咱就说像带毕业班的我母亲来说,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到校,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能回来,一年中常常披星戴月,晚上回家还要批改作业或者备课。
对学生尽职尽责,而对我的教育方面却做得很少,有时把教学上不顺心的事也发泄在我身上,我也成了教师职业的出气筒!辛辛苦苦当了几十年教师,就是挣下几十张荣誉证书,老师的社会地位嘴上说得好听,“工程师”没钱,“光辉职业”没权。实质上很多人根本瞧不起老师的。我不报师院就是将来我的后代也不报!A生情绪激动地说。
二、“考试压力几乎把我的爸妈压垮了!”
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调研考………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实质各学校实行的都是分数教育与考试教育。上面不叫搞排名而下面学校评职评模都是拿分数在说话!老师没有考到分数就是教的再好也没有人相信你、承认你!
看到当老师的爸妈整天为了分数而拚命工作的样子,难怪不少老师英年早逝,都是考试压力惹的祸!分数巨大的压力,深深刺伤了我的心,我爸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因此我坚决不报师院!学生B心情沉重地说。
三、“老师工资太低,生活艰难。”
04年我考上大学时,别人家是高兴庆祝,而当老师的我爸却愁得不知所措:因拿不出学费3700元,住宿费:1200元,书费600元,军训保险等费用共计6000多元。当时我爸每月只挣700多元,就是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下这个天文数字。不管怎样,为了我的前途不能耽误!当老师的我爸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东家借西家挪,亲戚肋银行贷,总算凑够了学杂费。
开学时,别人家都是大包小包,家人相送。为了省钱,我爸让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踏上千里征程的火车!幸运的是我爸尊重我的选择——没有报考师范院校,从我爸四处借钱的无奈举动中,我能真切感觉到他被老师的待遇“穷”怕了。
我爸当教师二十多年了,还是中教一级按理说工资也应高吧,到07年才发1500多元,而我去年分配到电力系统的同学,工龄一年的他每月三千多元,工资是我爸的二倍。电力、通讯、金融、税务等部门家长为何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到本系统再就业,就是因为他们从中享受到了高工资、高福利、工作轻松、压力小、社交面广的好处啊!
教师每天生活在八堵墙里(学校四堵墙、办公室四堵墙),基本上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繁忙而紧张的钟点生活根本没有时间与社会上来往,也难怪教师有事借钱的对象是学生家长了!已从大学毕业的学生C说。
四、社会期望值太高,常常遭人诽谤与白眼!
“现在老师难当,学生难教!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教师的工作越来越难干。现在不少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有四个或更多的大人捧着的孩子到学校对教师的善意的话能听进去的能有多少?”相当一部分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或月亮,孩子在校发生问题时,一般首先把矛头指向教师,当教师的稍有不慎就会被骂被打甚至危及生命。表面上老师工作体面,事实上潜藏着不少的安全隐患。
教师也是人,并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有缺点,是人都是在学习与探索中成长与进步的。由于家长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与希望太高,往往脱离了现实的限度,所以不少教师操的好心教育学生常常得到是家长与社会的指责甚至暴力威胁!已考上非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教师子女D说。
五、优质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在大量减少
我班同学中大部分好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不报考师范院校,普遍感到上师院将来没出息并且社会地位低下,相对成绩中等的女同学报考师院的多一些,男同学中等生报师院的也很少。
这样就导致师院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尽管国家对重点师院出台了免学费政策,但在全部师院中占的比例是很小的,难以保证未来整教师群体的素质。就像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中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是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优质的教师素质,吸引了大量的社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至关重要。
咱们国家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就从提高教师的待遇开始,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正在读大一的学生E担忧地说。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愿这话有一天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