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甘做“匠心园丁”
作者:佚名 时间:2017/5/16 8:02: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075
上午好,我是港城初中的xx。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工匠精神”,甘做“匠心园丁”》
工匠精神,是大国之为大国,乃至大国之为强国所必须的。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尊重手中的工作,把它做到极致。
作为教书匠,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更需要坚守、传承“工匠精神”。
通过几年的摸索,几年的践行,在教书匠的这个行当里,我渐渐懂得,培育花朵需要和煦的阳光春风,需要耐心的等待,更需要一颗有爱的、纯粹的、极致的“匠心”。
做“匠心园丁”,要有一颗爱心。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匠心园丁”首先是“爱心园丁”。要出人才,的确需要用爱心浇灌。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在我们的相遇中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变真,变善,变美,就是成长。
做“匠心园丁”,要有一颗纯粹的心。
对于教师,匠心就是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七年前我带着父母的期望,离开了大城市的霓虹,来到偏远的海边小镇任教,在悄悄流淌的时光里,曾经失落,曾经不甘,但是一旦走上讲台,心里的不快,甚至身体的不适都不知不觉消失:听着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看着学生们放着光的眼神,时而微笑点头,时而笔记,我想通了——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想我找到了适合我的职业。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喧嚣,小城镇有小城镇的宁静,各得其乐,我只愿在平凡中创造一点灵动,只为教育这一件事,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
做“匠心园丁”,要有一颗极致的心。
作为工匠,最典型的气质,是追求完美和极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既然走上课堂,就要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将每一节课当作一项工艺品一样精雕细磨,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我是一位化学老师,常常进行实验教学,课前试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改进实验,我在课前准备了3个实验方案,锁定了最合适的一个方案后,反复进行了6次练习,最终发现了最理想的实验装置,最合适的药品用量和最明显的实验现象。
我的一个同事在做《金属钠燃烧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滴水生火的奇特现象,前后试了30多次,烧破了5张易拉罐的铝皮。
在追求极致的路上,我还有差距,但追求至善的感觉会让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做“匠心园丁”,要有一颗创造的心。
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但出色的匠人,能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自出心裁,这便是创造。
任何学科,重难点的突破,往往需要老师多花精力,多用巧劲。初中化学中还原剂的判断是个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和学生打了一个比方,还原剂就像是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打在金属氧化物的头上,把氧原子打掉了,氧化物现出原形,变成金属单质。这样的比方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在我们化学中有很多需要记住的理论和规律,机械的记忆枯燥且效率低,需要我们老师多花一些心思,将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小故事等,既便于识记,又提高趣味性。
我的办公室有位前辈,他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20多年,他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仍有一颗创造的心。作文是很多学生的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将多种题材的情景剧表演引进课堂,有时自己还友情客串,让学生充分感知,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原型启发,让所有学生在写作时都能有事叙述,有真情表达。
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从这一点而言,教育就是艺术创造。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就让我们一起践行“工匠精神”,甘做“匠心园丁”,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