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校长自由,教育改革才有成效

作者:佚名  时间:2018/9/2 21:45: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58
  好几次回县城,遇到一些中小学老师,包括个别校长,交谈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们普遍感到压力山大。原因是,新上任的教育局长,经常带着几个人来到学校,而且事先不打招呼,还经常在学生晚修时突然出现在某间中学。只要看到哪里有卫生死角,只要看到上课期间有学生在室外,或看到晚修时教室里不安静,总之凡有不如人意之处,立马叫来校长,轻则当面批评,重则写检讨或全县通报。
  局长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其工作作风确实可嘉。如果学校存在“懒散”现象,用突击检查方式,对改变“懒散”现象或许有效,起码在表面上会好看得多,但长此以往,绝不是什么好事情。理由有二:一是对校长是一种严重束缚,校长放不开手脚,只能忙于应付局长的突击检查,生怕有哪个地方出现漏子被通报;二是在校长及老师的心理上形成极大压力,整天提心吊胆,哪有心思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所谓“教育行政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学校没有话语权,一切均由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就拿县市来说,学校一切工作几乎由教育局支配,左一个文件,右一个通知,左一个检查,右一个评比,今天要实施什么新方案,明天又要推行什么新做法,校长被搞得团团转,其实都在围着教育局转。除此之外,教育局属于行政部门,更换局长是常事,最怕的是,来了一位新局长,又搞一套新花样,上一任局长说要实现“美丽校园”,下一任局长说要营造“书香校园”。校长们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以及不断变换的花样,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去开展富有独创的工作?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成长有特殊规律,决定着教育也有其特殊规律。看历年来教育现状,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屡见不鲜。比如,对学校的检查评比,有指标,有任务,可物化,可量化,这些所谓的检查评比,只是表面的工作或者说应付,对提高教育效果根本没什么用。再比如,许多学校实行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其实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军事化的特点是整齐划一,而育人恰恰不能整齐划一,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及结果不可能整齐划一,我们岂能用整齐划一的要求去育人呢?
  学校有时候出现某些卫生死角也不奇怪,处处一尘不染并不说明这个学校就一定好,有卫生死角的学校也不一定差。上课时有个别学生身体不舒服,老师让其到室外安静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晚修时学生在教室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其实也不是坏事。我认识一位中学班主任,她班里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但曾听这位班主任说,文明班评选时经常落选,原因是有些量化指标达不到要求。事事中规中矩,月月被评为文明班级,与因有瑕疵评不上文明班,但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的班级相比,我宁愿选择后者。
  教育行政部门越俎代庖,包办校长职权,导致的结果是,校长根本没有独立性,更谈不上在理念上或决策上的自由。集体化时有人编了一个段子:全县谁会种地?只有三个人:县委书记,公社书记,大队支书。应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全由这三个人说了算,最懂种地的农民也只能照他们说的去种地,结果连种地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
  而在当今,谁最懂得教育?不是校长,更不是老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因为学校所有工作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布置,校长只管遵照执行,不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需要有什么独创。学校就像工厂的流水线车间,负责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校长不过是流水线上的监工,还得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有人做过问卷调查,别说校长,就连老师,都要花很多时间做与教育无关的事。校长似乎不用对学生负责,不用对家长负责,而只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因为学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布置和检查,还因为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免。说的是“人民满意”,其实只要教育行政部门满意就够了。
  要办好一间学校,首先要有一位好校长,校长不但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有充分的自由,有将先进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或实验的自由。唯教育行政部门马道是瞻,一切照上级布置不越雷池半步,无论工作做得多么出色,也注定办不出有影响力的名校来。看当今一些中学名校,如果没有“嫌贫爱富”的资源分配以及因为优质生源所带来的升学率,这些所谓的名校恐怕什么都不是。
  如果要还给校长自由,那么,选拔校长就成为重中之重。应把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改为由教师代表及社区或村委代表共同选举产生,而且接受教师及群众监督,随时可以罢免校长职务。这样不但可让真正热爱教育、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人走上校长岗位,还让那些八面玲珑的“马屁精”们以及带学生开房的败类没有一席之地。
  教育改革喊了几十年,成效到底几何?在下认为,改变选拔校长的方式,教育行政部门不再越俎代庖,还给校长自由,必定是富有成效的改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