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评析

作者:佚名|  时间:2005/6/15 8:14: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84

 

  2005 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文题目,也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题目。我们先来看看这道作文题:
  ( 1 )以 “ 筷子 ” 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 10 分)
  要求: 1. 符合说明文文体; 2. 字数不少于 200 字。
  ( 2 ) “ 自嘲 ”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自我的嘲笑,它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调节心理的方式,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请以 “ 自嘲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0 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符合题意。

  仔细分析这道题,它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
  一、一大一小作文,回归作文本真,全面考查考生作文能力和水平
  看到今年重庆作文题,我们似乎又想起了前几年全国统考时的作文题,那时也是一大一小。这种考法,可以检验考生较全面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这几年,由于话题作文的兴起,在全国一面到地叫好声中,学生从入学就开始练话题作文,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了初中。所以,临到毕业,学生也只会那么一两种文体,严重妨碍了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用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既可全面 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它又有一种导向,以考促学,充分发挥了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那就是,作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然,由于惯性思维,今年重庆作文题一出现,在考场上很多学生都懵了,很不适应。结果,可能由于前面题的题量过大,有的考生还没有来得及写第二个作文,时间就到了。这不能不说是命题者的一个失误。
  二、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健康成长。
  第一题,以 “ 筷子 ” 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所选说明对象是常见的,是考生每天都在使用的物品。所以,每个考生都应该是有话可说的。也许正是考虑到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学校、学生不大注意说明文教学和学习(反正是话题作文嘛,学生懂一两种文体就足可应付高考了),学生说明能力不够高,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 既考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说明能力,又贴近生活,是一个较好的题目。这个题目,说明“ 筷子 ”,可从筷子的类别、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还可顺便提及不用公筷、提倡环保等,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可用平时说明,就像一般说明文那样;也可用生动说明,如 “ 筷子的自述 ” 等。如果考生对说明文有基本的概念,懂一点说明的基本技巧,应该是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遗憾的是,从高考的选拔功能来说,该题 评分很难拉开差距,擅长写作的学生在这个题目上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不太符合选拨性考试的要求。
  第二题,以 “ 自嘲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中,明确排除了诗歌,这就使前几年对这种文体的争议没有了。而且,标明 “ 自嘲 ” 是题目,省去了学生拟题的麻烦。但同时也给一些不细心的学生带来了麻烦。这些学生仍然按照话题作文来写,这就与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有些不合了。其实,以 ------ 为题目与以 ------ 为题、为话题是有区别的。同时,“自嘲”,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命题者在题目中对这个词作了解释,以帮助考生理解这个词,这个题目。我们来看解释的话:“‘自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自我的嘲笑,它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调节心理的方式,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这个解释,既解释了这个词的本义,又解释了这个词的引申义。也就是说,这个词既可看作贬义,是一种自我的嘲笑;也可以看作一个褒义,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调节心理的方式,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这样,供考生选择的空间就大了。命题者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不是叫考生去 写嘲笑自己,否定自己,或嘲笑别人,嘲笑社会现象,而是把自嘲看作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自我释放、 调节心理的方式等。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我成长过程。这也是和重庆卷 2004 年高考作文题是一脉相承的。 2004 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其核心仍然在“自我认识”上,这个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成熟起来,健康成长。今年这个作文题,仍然有这样的作用。有人认为,这个作文题过于灰色, 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难为学生。 这实际上可能是没有读懂这个作文题或没有看清作文题中的提示语的缘故。提示语中已经有明确的提示,让考生注意到这个题目的灰色一面,也特别提示考生要注意到这个题目积极健康的一面。所以,考生可写灰色主题,也可写积极的主题。也有人认为 作文应该提倡写积极、乐观、向上的主题,作为学生还是少写或者不写灰色的主题好些。其实,这也是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误解。按高中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可以写这些灰色主题的,关键是从什么角度去写。如果认为 “自嘲”就是灰色主题,那是对“自嘲”的浅层次理解,也是没有读懂作文题中的提示语的表现。当然,正因为这样,今年重庆卷的作文题, 不容易偏题,但如果想得高分,写好实为不易。
  三、对今后作文教学的启示
  1. 坚强基础训练,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可以说是今年重庆作文题对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启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作文能力?我们究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 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作文,首先是做人。作文教学,要服从于做人教化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就是要通过作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健康成长。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作文教学不能走捷径,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