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感悟

作者:绍兴县实验中学 张静|  时间:2005/6/19 20:54: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3

    

  走上讲台至今,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年轻的我们该如何把握与我们年少的学生间的距离?”仍记得初为人师时前辈的教导:“不要与学生过于接近!”当时的迷惘已日渐廓清: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与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之间有一种天然亲密的黏合剂,那就是年轻。年轻让我们与我们的学生间很容易对话,很容易交流,很容易沟通……
  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中学阶段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性,如果这种师生交流过于频繁,或过于热烈,势必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由此种种,使得我们更加要审慎地对待这种交往。那么,到底应怎样界定年轻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呢?是否,青年教师应整天绷着一张脸;是否,青年教师应刻意地疏远学生;是否,青年教师应压抑自己的本性,“不食人间烟火”……
  首先,我以为,青年教师应在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把握好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教师,尤其是在生理年龄上与学生天然接近的青年教师,如果与学生交流过频,那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麻痹心理,渐渐失去对老师的敬畏的同时也会逐渐消磨其学习的心志;对于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而言,一旦你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老师的地位,那你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既费力,又费时,甚至是难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就很难完成了。
  “距离是一种美。”那么,到底这个能够产生最大美的距离是多少?也就是这个要把握的度的范围有多大。这个答案可能一时难以给出,而且,对待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尺度,相信随着实践活动的逐渐展开,每个青年教师的心中都会有各自的一套法则。
  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之根本。没有对学生的真心热爱,又何来对学生倾心的付出。但爱也不是悬空的。不与学生交流,师生间形同陌路,那么又何来了解,更何来爱呢?有一段时期,我就是那么矛盾着面对我的可爱的学生。冲破这张自织的蛛网,才猛然发觉“外面的天空”异常清朗。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青年教师应充分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以才服“人”。“才”通俗的讲就是才华,才能,就是本事。教师的才,主要是指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及许多博杂的知识、学问、技艺。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冲破了单一的学科教学的界限;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教师最好是“文武双全”、多专多能的。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有的是钦佩和折服;沐浴在这样的教师的教学氛围内,学生有的是陶醉和流连……信任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自然衍生的。而有了信任你的学生,又何愁他们不与你交流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