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高三晨读晚背资料

作者:不详  时间:2023/10/24 16:13: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2

  2024高考高三晨读晚背资料
  一、成语识记,高效辨析
  天马行空诗书文 ,执迷不悟不省悟
  殚精竭虑要学习 ,苦心孤诣勤钻研
  处心积虑带贬义 ,差强人意还满意
  浩如烟海资料多 ,三人成虎谎变真
  罚不当罪处罚重 ,无所不至坏事多
  不负众望不辜负 ,不瘟不火恰到好
  不可理喻太蛮横 ,如沐春风受教化
  胸无城府无心机 ,空穴来风有根据
  韦编三绝太刻苦 ,庆父不死制动乱
  倚马可待文思敏 ,万人空巷真热闹
  首当其冲遭头炮 ,不名一文太贫穷
  以邻为壑嫁祸人 ,望其项背可赶上
  微言大义意义深 ,炙手可热有权势
  甘之如饴苦中甜 ,登堂入室讲学问
  不翼而飞找东西 ,鸡肠小肚心胸狭
  饮鸩止渴喝毒药 ,石破天惊指文议
  火中取栗被利用 ,不足为训非准则
  侃侃而谈理气直 ,罪不容诛死有余
  1.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示例】要改变少见多怪的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习,多实践。
  2.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示例】他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荀,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无可置疑︰置疑:怀疑。指理由充足或事实明显,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示例】从远处看富士山有一种无可置疑的美丽,但是到了山上,看到的只是一大片火山灰和岩石。
  4.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
  【示例】仔细读完,方知每一个专题之间环环相扣,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自成体系。
  5.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示例】本公司具强大品牌设计团队,不断推陈出新颠覆时尚引领服装品牌潮流。
  6.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
  【示例】老猴见多识广,对相机闪光灯早已习以为常,反而更津津有味地吃着。
  7.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示例】现实生活中叶公好龙式的人屡见不鲜。
  8.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示例】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教材文常记忆
  《登泰山记》
  1.泰山之阳:泰山南面。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山会遮挡阳光,中国大部分地区太阳偏南,南面阳光照射充足为阳,北面照射较少为阴。
  中国的主要水系都是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的影响,水流冲刷南岸,南岸高差较大,地势低湿,岸下光照较少,北岸则相反。因此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2.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流到山东入海。
  4.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5.齐河、长清:清代县名,今属山东。
  6.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乾隆,清高宗的年号(1736-1795)。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
  7.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丁未,干支纪日法,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①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②干支纪日法。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③月相纪日法。
  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8.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五鼓:五更。
  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19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每更等于现代的2小时。
  古代计时方法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19-
  21
  21-
  23
  【鼓】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9.子颖:朱孝纯的字。
  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意义相同(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周瑜,字公瑾。有的意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曾点(小黑也),字子皙,色白也。有的意义相延: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岳飞,字鹏举。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
  10.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11.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12.岱祠:东岳大帝庙。
  13.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14.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15.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齐桓晋文之事》
  1.《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言论。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南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孟子》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
  3.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5.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6.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即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泛指做买卖的人。
  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殷代称序,周代称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8.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9.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10.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除“寡人”外,古代君王还有以下自称:
  “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不过这一情况比较罕见。
  “孤”:不是孤单的意思,而是说自己不能得众。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群雄“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喜欢自称“孤”。
  “不谷”: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是先秦诸侯之长得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
  “予一人”:对于古代天下,特别是周朝时期君主经常自称,《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而在秦始皇之后,也有皇帝自称“予一人”。《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
  “吾”:古代的皇帝在许多场合、许多情况下并不自称为“朕”,而是和平常百姓一样自称。比如汉武帝即位之初,责问丞相田蚧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在这里,汉武帝刘彻就自称“吾”。
  “我”:对于明清时期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乾隆等还自称“我”,这和当时人们日常交流的口语相一致。至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则比较不拘一格,喜欢自称“俺”,比如朱棣曾表示“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
  三、诗歌鉴赏
  题目类型
  诗歌
  典型例题
  答案示范
  答题公式

  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确刚劲品格。(步骤三)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模式:诗歌描绘了     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优秀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扬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曾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亦曾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盛赞一句“贤哉,回也”。千百年来,孔颜之乐被世人所称颂,所学习。同学们,处在新时代,我们更应扬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
  同学们,若问孔颜乐在何处,其必曰——读书之乐。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正是读书,才让孔颜二人忘记了生活的困苦,达到了不知其苦的境界。而历史上也有许多为读书求学而痴迷的学子们,看,那雪深一尺的程门前,杨时和游酢肩头的飘雪,是什么让他们不觉其冷?听,太学院里蕴袍敝衣朗朗读书的宋濂,是什么让他略无慕艳意?思,风靡2019的外卖小哥雷海利用送外卖等餐的间隙背诵诗词,又是什么让他不知疲累?他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矣”,便足以为乐,由此观之,孔颜之乐,在于读书之乐,故今日之前少年,当以读书为乐。
  同学们,若问孔颜乐在何处,其必曰——无我之乐。
  “无我”境界,顾名思义,便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到了极点,而忘记了环境的干扰,自我的存在。且看孔颜因求学苦读而无我,袁隆平因国计民生而无卧,樊锦诗因守护敦煌而无我,李云鹤因修复莫高窟壁画而无我……粗食陋巷,弦歌不辍;田间地头,流连忘返;茫茫大漠,舍得半生;精雕细琢,耄耋未抛……他们都是因为某一件事专注于心,才可以做到“目不窥园”而不觉得生活不如意,工作很辛苦的。今日之青年,处在信息纷呈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一定要守好初心,凝神静气,如他们,择一事,终一生,无我的专注,扬孔颜之乐。
  同学们,若问孔颜乐在何处,其必曰——守义之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为人立世之本。且看几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无良商家为了利益,制造对儿童有危害的产品,破坏了多少家庭的幸福。靠不义之举所赚取的钱财,最终成为了他们“富贵”与“自由”的镣铐和牢笼。孔颜之乐,便是乐在他们守住了义。还有他们:蘧伯玉夜间乘车经过殿,也按照礼制下车步行,暗室不欺,得一心敞亮;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巧拒黄金,获一世清名。他们都因守了义、有了道而“乐”,今日之少年,也自当守义,才得幸福。
  同学们,孔颜之乐,不在所处环境,而在乎他们的心境,在乎读书之乐,在乎无我之乐,在乎守义之乐。今日之青年,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更当扬孔颜之乐,做幸福一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